代格村一角,。新華社記者白瑪央措攝
新華社西寧4月10日電(記者顧玲 白瑪央措)一排排藏式院落依山而建,家家戶戶的屋頂上連著成片的太陽能光伏板,,在陽光下反射著光芒,。走進代格村,,無論在村民家中,,還是山腳下的溫室蔬菜大棚,,科技之光隨處閃現(xiàn)。
代格村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新寨街道辦事處,,是當(dāng)?shù)刂目萍际痉洞濉?010年玉樹地震后約半年,,中國各級政府和社會捐贈共投入約5000萬元,用于這座科技示范村的建設(shè),。
2012年6月,,89歲的索南求占和826名村民一同搬進了新居。塑膠草坪把藏式院落裝點得富有生機,,一旁的洗衣機正在不停轉(zhuǎn)動,。4月的玉樹早晚溫差大,窗外雖然刮著寒風(fēng),,但索南求占家卻十分暖和,。“家里有地暖,,不用受凍,我的身體也感覺好多了,?!彼f。
記者看到,,索南求占家的屋頂裝有太陽能集熱器和太陽能光伏板,,廚房里有一臺生物質(zhì)節(jié)能爐和采暖專用水箱,,這些組成為一個完整的太陽能采暖系統(tǒng),可滿足冬季家庭采暖需求及全年的熱水供應(yīng),。
歐周永藏正在澆花,。新華社記者白瑪央措攝
“這個靠墻安裝的就是輔助加熱和做飯用的灶具?!贝翊妩h支部書記格來達杰說,,村民家中的爐子可以用煤或牛糞生火,既可以做飯,,也可以輔助加熱,,爐子旁邊是個大水箱,靠太陽能加熱,。
近些年,,許多科技成果逐漸在藏區(qū)“落地開花”,特別是在代格村,,村民們都為家鄉(xiāng)的變化感到自豪,。“家里有地暖,、上下水,,交通便利,蔬菜大棚蓋在村里,,生活便捷舒適,,跟城市里沒有太大區(qū)別?!备駚磉_杰笑著說,。
原先,代格村是個半農(nóng)半牧的村落,?!斑^去家里只有幾頭牛和3畝耕地,忙碌一年,,只夠全家人吃飽肚子,。”34歲的歐周永藏說,。搬到新居后,,她丈夫索南文保購買了一輛卡車跑運輸,一年有3萬多元的收入,。
索南求占正在院子里晾曬芫根,。新華社記者白瑪央措攝
“村里發(fā)展集體經(jīng)濟,我們每年有分紅,,年底還會發(fā)油,、米,、面?!睔W周永藏一邊說,,一邊給玻璃房里一排紅艷艷的繡球花澆水。她告訴記者,,村里人都很喜歡養(yǎng)花,,這些花都來自村里的花卉大棚。
災(zāi)后重建以來,,代格村積極發(fā)展大棚蔬菜種植和藏豬,、藏雞、犏牛養(yǎng)殖等產(chǎn)業(yè),?!艾F(xiàn)在是藏豬滿山跑,蔬菜花卉都不少,?!备駚磉_杰說,冬季為了提升藏豬的肉質(zhì),,80多只藏豬都放養(yǎng)在村后山上,。包括藏雞和犏牛在內(nèi),代格村養(yǎng)殖產(chǎn)業(yè)每年收入7萬多元,。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在海拔3600多米的高原上種草莓和蔬菜,,村民們都覺得神奇?!备駚磉_杰說,,在震后兩年半時間里,科技人員通過技術(shù)攻關(guān),,建成了玉樹地區(qū)首個高原高寒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示范園,。
18座溫室蔬菜大棚整齊排列,太陽能路燈已照亮傍晚的高原鄉(xiāng)村,。在玉樹,,很多像代格村一樣的村莊正煥發(fā)著新的生機,見證著災(zāi)后重建中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