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抬頭望,,上面寫著——“好日子”,。
從1994年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到2018年被國務(wù)院扶貧辦列為脫貧摘帽縣,,“好日子”三個字今天回響在“東極”大地,。
“中國北極”在脫貧攻堅中找到“北”
“擱以前,黨員和群眾沒啥不一樣,,但這幾年卻‘翻個兒’(不同)了,?!焙邶埥∧邮斜奔t村一些村民說,。
作為昔日中國最北貧困村,2018年底北紅村實(shí)現(xiàn)一戶不落整村脫貧,,這里有怎樣的脫貧故事,?記者乘車穿越莽莽大興安嶺,,趕到這里一探究竟。
“怎么‘翻個兒’了,?”記者按捺不住好奇,。
“黨員家有旗、有牌,,一目了然,。”“黨員有‘責(zé)任田’,,幫扶戶有困難都找他,。”村民們七嘴八舌,。
在北紅村,,黨員家很好認(rèn),插著黨旗,、國旗,,掛著黨員責(zé)任牌的就是。黨員不僅亮身份,,還定期到聯(lián)系戶家開展包政策,、包時事、包思想,、包勞力,、包技術(shù)、包文明的“六包扶”,。
“黨建脫貧的關(guān)鍵發(fā)力點(diǎn),,就是黨員干部先行一步?!北奔t村黨支部書記趙民興說,,當(dāng)?shù)卦巧疃蓉毨У貐^(qū),黨員,、黨組織發(fā)揮出表率作用,,給村民打了“強(qiáng)心針”。
雖然“最北之地”漠河早已名聲在外,,但北紅村吃上“旅游飯”并不早,,七八年前才零星開起家庭旅館。
黨員張福順回憶,,有一年冬天,,村里來了幾個游客,那時都住“木刻楞(一種木屋)”,,哪有賓館,。張福順把游客領(lǐng)回家,,殺雞燉肉,盡地主之誼,。
“菜上來了,,游客卻很少動筷子?!睆埜m樑靼缀罂扌Σ坏?,原來客人是怕上廁所。村里都是室外旱廁,,最冷零下40多攝氏度,,不凍透才怪。
北紅村無霜期一年僅80多天,,莊稼產(chǎn)量不高,。森林禁伐后,,收入也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