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在西藏昌都市貢覺縣莫洛鎮(zhèn)拍攝的阿旺綿羊繁育基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新華社拉薩5月7日電? 題:“阿旺綿羊”成就大產業(yè)——西藏貢覺縣做大做強扶貧產業(yè)見聞
新華社記者薛文獻,、王澤昊
立夏時節(jié),,位于西藏昌都市貢覺縣的阿旺鄉(xiāng)牧場已是綠油油一片,,遠處是高聳的雪山,,熾熱的陽光曬得人臉上發(fā)燙。1400多只綿羊散布在山坡上,,啃食著鮮美的青草,,悠然自在,就像草原上的朵朵白云,。
這些綿羊的主人是50歲的多貢,,貢覺縣阿旺鄉(xiāng)金珠村人,阿旺鄉(xiāng)的綿羊養(yǎng)殖大戶,。去年,,他家出欄綿羊100多只,收入達30多萬元,。
在西藏昌都市貢覺縣阿旺鄉(xiāng)牧場,,綿羊養(yǎng)殖大戶多貢家的綿羊在牧場吃草(5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養(yǎng)綿羊擴繁快、效益高,?!倍嘭曊f,“綿羊每年都能出欄,,今年新生的小羊羔就有500多只,?!笔芩挠绊懀謇镳B(yǎng)羊的人越來越多了,。
貢覺縣牧民飼養(yǎng)的綿羊被當地人稱為“阿旺綿羊”,。這種羊體型高大,體質結實,,被毛以白色為主,,羊的頭部、頸部,、腹下均為棕色,,羊角向后呈大彎曲狀。憑借皮質好,、肉質細嫩,、無膻味等優(yōu)點,阿旺綿羊深受當地人喜愛,。
繁衍千百年的阿旺綿羊,,如今不僅是昌都市的特色品牌,也成了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骨干產業(yè),。
在西藏昌都市貢覺縣阿旺鄉(xiāng)牧場,,綿羊養(yǎng)殖大戶多貢家的綿羊在牧場吃草(5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走進貢覺縣莫洛鎮(zhèn)的阿旺綿羊繁育基地,,20座現代化羊舍整齊排列,飼料加工廠,、屠宰分割車間,、獸醫(yī)室、肥料發(fā)酵車間等配套設施完備齊全,?;刎撠熑烁裆4稳式榻B,繁育基地現有綿羊3400多只,?!俺烁刹莺颓鄡Γ€給綿羊喂精飼料,,是由玉米,、麥麩、小蘇打,、酒糟等制成的全價飼料,,縮短了育肥周期。”他說,。
為打造阿旺綿羊品牌,,貢覺縣引進先進養(yǎng)殖技術,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推動阿旺綿羊產業(yè)體系向專業(yè)化,、產業(yè)化轉變,帶動農牧民增收,。
格桑次仁說,,貢覺縣為有意愿長期養(yǎng)殖阿旺綿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扶持性發(fā)放20只至50只綿羊,飼養(yǎng)一兩年就可出欄,。2019年,,繁育基地花費228萬元,從6個鄉(xiāng)(鎮(zhèn))的800多戶群眾家里收購了2400多只羊,,戶均增收2850元,,其中大多數為貧困戶。
除了養(yǎng)羊,,當地群眾種飼草也有收入,,其中種子由政府免費提供。2019年,,繁育基地從群眾手中收購了200噸飼草,,花費84萬元,群眾戶均收入達2600元,。
5月2日在西藏昌都市貢覺縣莫洛鎮(zhèn)拍攝的阿旺綿羊繁育基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繁育基地還吸納附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10名貧困群眾穩(wěn)定就業(yè),每人平均月收入有2300多元,。搬遷來的貧困戶阿夏在基地打工,,勤快能干的小伙子很快被送到天津學習養(yǎng)殖技術,現已成為養(yǎng)殖場的骨干,,月工資漲到了7500元,。
“幾年前我家還是貧困戶,現在靠現代養(yǎng)殖技術過上了好生活,,這得感謝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21歲的阿夏說,。
當地干部介紹,,阿旺綿羊的名氣越來越大了,來自青海,、甘肅,、四川等地的訂單絡繹不絕,。隨著阿旺綿羊養(yǎng)殖產業(yè)越做越大,為當地群眾長期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撐,。據了解,2013年貢覺縣群眾散養(yǎng)阿旺綿羊只有1.2萬只,,現在全縣阿旺綿羊存欄量達4.2萬只,,到2025年全縣阿旺綿羊存欄量預計將達到13萬只。
原標題:貨輪側翻,,1萬多只綿羊恐葬身黑海[環(huán)球時報綜合報道]據德國RTL電視臺25日報道,,一艘載有約1.46萬只綿羊的大型貨輪24日在羅馬尼亞黑海沿岸側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