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 題:腳踏實地 逐夢前行——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掃描
新華社記者韓潔,、孫少龍
千萬次技藝打磨成就18年無差錯、亞丁灣上不曾中斷的護航承諾,、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只為高原孩子有學上……
25日下午2時許,,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如約開啟。6位全國人大代表分享奮斗故事,,暢談履職心聲,,話語間充滿奮進的信心。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唯有不斷探索,不斷奮斗,,才能攻堅克難,、逐夢前行。
對中國航發(fā)沈陽黎明航空發(fā)動機有限責任公司職工栗生銳代表而言,,從一名學徒,,到中華技能大獎得主,背后是無數(shù)個日夜的堅守,。
“高超的技藝都是練出來的,,沒有任何捷徑?!崩跎J回憶自己剛工作時的一次失誤,,刀具在零件上劃下的那道刻痕,也深深刻進他的心里,。
為了不再犯錯,,栗生銳反復訓練,直到手能感知誤差和變化,,耳能聽出加工的細微異常,,眼能直接判斷對錯,練得“就像一部機器”,,至今連續(xù)18年沒出過一件廢品,。
如今,以他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每年都承擔著重要科研生產(chǎn)任務(wù),,他所在企業(yè)涌現(xiàn)出一大批年輕“金藍領(lǐng)”,。
“只要堅持夢想,、刻苦鉆研,,有多大擔當就能干多大事業(yè),,盡多大責任就能有多大的成就?!崩跎J坦言,。
隨艦遠航,筑夢深藍,。海軍某導彈驅(qū)逐艦艦長趙巖泉代表曾兩次參加索馬里護航行動,。
“中國海軍在亞丁灣護航,是為了積極履行國際義務(wù)和責任,,保障國際航道安全,。”趙巖泉介紹,,從2008年底以來,,中國海軍已累計派出35批護航編隊,為6700多艘中外船舶護航,。
“我是中國海軍,,我正在此區(qū)域護航,如需要幫助,,請在16頻道呼叫我,!”
新華社濟南4月26日電 題:通向大山深處的“扶貧公交” 新華社記者張力元,、閆祥嶺 清晨六點,818路公交車在川道村村委會門口發(fā)車了,。發(fā)動機啟動的聲音,,是川道村人一天開始的“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