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阿麗米罕·伊敏的超市里就常會賣些自家的瓜果,。2018年底,,她以2000元的年租金向村委會租下了這間鋪面,,主要銷售日用百貨,、零食飲料,有時也賣些瓜果蔬菜,,每個月能有近千元的收入,。不久前她給自家超市換了新的招牌,取名叫“美好家園便民超市”,。
任擁政介紹,,2018年以來,,村里利用各類扶貧資金先后建起16間店鋪,,均作為村集體財產(chǎn),出租收益一部分用來發(fā)展村集體經(jīng)濟(jì),,一部分用于給貧困戶分紅,,幫助他們盡快脫貧。再加上原有的自營店鋪,,村里已有26家店鋪,,從日用百貨,、餐飲美發(fā)到服裝五金、摩托車修理,,一應(yīng)俱全,。
“村民走出家門就有巴扎(意為集市),不用再費事跑到鄉(xiāng)里,、縣里去了,。”任擁政說,。
時至傍晚,,暑熱褪去,村里的店鋪熱鬧起來,。孩子們嚼著新麥烤成的馕餅跑來跑去,,婦女們湊在美發(fā)店里討論著新發(fā)型,男人們則圍坐在燒烤攤前談天說地,。如今的“沙漠高地”已是他們的美好家園,。
新華社成都3月9日電?題:幸福村里的“窮支書” 新華社記者吳光于,、李力可 從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城出發(fā),,3個小時彎彎曲曲的盤山路,把記者帶到了金沙江邊的龍?zhí)舵?zhèn)幸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