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仰光6月5日電 通訊:緬甸村里的“拜蘭”人
新華社記者車宏亮 張東強
在緬甸腹地,,伊洛瓦底江畔,,坐落著一個名為仁瑪羌的小村莊,。因為中緬油氣管道的到來,,村莊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一些村民也因此有了新的身份——“拜蘭”人。
仁瑪羌是距中緬油氣管道仁安羌分輸站最近的村子,?!鞍萏m”在緬甸語中是“管道”的意思。在村子里,,擁有“拜蘭”人的身份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情。
目前,,仁安羌分輸站站場共有28名工作人員,,中方人員4人,,其余都是緬甸人,其中包括7名仁瑪羌村村民,。
哥哥烏就是村民口中的“拜蘭”人,,目前是油氣管道項目的一名維修工。他說,,自己曾在仰光工作過,,那時候背井離鄉(xiāng)在外打拼,收入也不多?,F在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工作,,妻子也是項目員工,兩人的工作條件和工資待遇都不錯,。能在這個項目工作,,他很高興,也很自豪,。
中緬油氣管道項目不僅給哥哥烏這樣的員工,、也給仁瑪羌村帶來了可喜的變化:長期供水不足的問題得到了緩解;原來只能走牛車的窄路被拓寬為可以跑汽車的公路,;新修建的學校教學樓漂亮整潔……這個小村莊因為“拜蘭”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中方工作人員李申說,每次他進行管道巡線經過仁瑪羌村時,,都會有騎摩托車路過的村民停下來熱情地和他打招呼:“拜蘭,,拜蘭!”村民們還會微笑示意讓他搭車,。每年潑水節(jié)期間,,村民們都會自發(fā)到分輸站站場和員工們一起歡度節(jié)日。
小小仁瑪羌村的改變只是一個縮影,。2010年6月,,中緬油氣管道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迄今為緬甸帶來直接經濟收益逾5億美元(約合35.6億元人民幣),,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提高了沿線居民的生活水平。項目還在緬實施援助項目280多項,,涵蓋醫(yī)療衛(wèi)生,、教育、供水供電,、道路,、通信、災害救助等多個領域,。
新冠疫情期間,,項目還多次向緬甸政府部門以及孤兒院和敬老院等機構捐贈防疫和生活物資,。“拜蘭”與當地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
傍晚,,火紅的夕陽中,李申走在熟悉的巡線路上,,暮歸的羊群悠閑走來,,下班的員工騎著嶄新摩托車微笑而過,耳畔傳來村民們熱情的問候聲……已經在仁安羌分輸站工作5年的李申又度過了平靜的一天,。這是中緬兩國“拜蘭”人共同創(chuàng)造的美好生活,,他們也相信未來會更好。
本報武漢5月16日電 (記者范昊天)15日上午,,以“攜手央企,共贏未來”為主題的2020武漢市“云招商”央企專場活動成功舉行,。活動共簽約項目37個,,簽約總金額超過1800億元
新華社南寧5月9日電(記者何豐倫)“中國-東盟氣象發(fā)展指數”項目9日在廣西南寧啟動,,并計劃于今年9月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向全球發(fā)布氣象指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