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汛前流域旱情嚴重,入汛后出現(xiàn)旱澇急轉(zhuǎn),。今年入汛前(5月1日至6月9日),,淮河流域高溫天氣頻發(fā),,流域西部和沿淮降水較常年顯著偏少5至9成,,高溫少雨導(dǎo)致嚴重氣象干旱。入汛后,,淮河流域出現(xiàn)多次強降水過程,,旱澇急轉(zhuǎn),水位快速上漲,,水庫蓄水趨于飽和,。
淮河王家壩水文站附近設(shè)置的水位標尺(7月19日攝),。截至7月19日19時,,淮河王家壩站水位漲至29.09米,超過警戒水位1.59米,。圖/新華網(wǎng)
三問:與其他流域相比,,淮河流域防汛有何難點?
答:淮河防汛主要壓力來自暴雨洪水,。支流多,、整體兩頭翹、上游落差大,、中游河道窄,、主汛期暴雨頻繁是淮河防汛的主要特點。
從氣象條件看,,淮河大面積洪水往往源自梅雨期長,、大范圍暴雨長時間持續(xù)。
這導(dǎo)致干支流洪水相遇,,使淮河沿線長期處于高水位狀態(tài)。
從地理地形條件看,淮河流域也極具特殊性,,其關(guān)注重點就在王家壩。
王家壩閘以上至源頭為淮河上游,,落差達178米,,占淮河總落差200米的90%,,上游坡陡水急,,洪水直沖王家壩,,使王家壩遭受巨大的抗洪壓力。王家壩閘以下至江蘇洪澤湖三河閘的490公里為淮河中游,,落差僅16米,,河道坡降平緩,狹窄彎曲,,宣泄不暢,,洪水難以迅速流向下游,。
三河閘以下至淮河入長江口三江營的146公里為淮河下游,落差僅6米,其所在的洪澤湖由于黃河曾奪淮河河道,,多年泥沙淤積,,湖底已經(jīng)高于淮河河床底,,形成“地上湖”,洪水越到下游流速越緩慢。
原標題:國家防辦部署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工作受近期連續(xù)降雨影響,,淮河王家壩水文站7月17日22時48分水位漲至警戒水位27.5米,淮河出現(xiàn)2020年第1號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