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2月8日電題:踏虎覓“花郎”“鑿花”技藝高
新華社記者張玉潔,、趙眾志,、余春生
在位于武陵山脈腹地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曾經(jīng)有提籃叫賣彩紙“花樣”的“花郎”,。他們大多來自湘西州瀘溪縣的踏虎村,,叫賣的各色“花樣”不久便會被苗家姑娘繡成苗家人衣物上的美麗“紋飾”。
這些“花樣”是用刻刀在特制的蠟板上“鑿”出來的,,因其源于踏虎村,,后來便有了很形象的名稱——“踏虎鑿花”。
“根據(jù)可考資料顯示,,‘踏虎鑿花’起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過去,因‘花郎’們走來走去,、穿村過寨的,,所以這項手藝只傳男不傳女?!薄疤せ㈣徎ā笔〖壌硇詡鞒腥藯罟疖娬f,,以前踏虎村有一半人是“花郎”,他們靠此謀生,。
直到一個叫黃靠天的踏虎村“花郎”出現(xiàn),,“踏虎鑿花”才逐漸從“生活”走向“藝術”,而正式的文檔記載,,也從黃靠天開始,。
已故的黃靠天,原名黃明生,,苗族,,12歲起便開始學習“踏虎鑿花”,,技藝嫻熟精湛。20世紀80年代起,,他的一系列作品頻頻在國際上展出,,引起外界關注,自此,,“踏虎鑿花”這項瀘溪縣特有的苗族民間傳統(tǒng)手工藝,,才真正走出深山苗寨,聞名海內(nèi)外,。
2008年,,“踏虎鑿花”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擴展項目名錄。
楊桂軍指導學生創(chuàng)作,。新華社記者趙眾志攝
楊桂軍便是黃靠天的親傳弟子,。在瀘溪縣踏虎鑿花傳習所里,他和弟子們用一把刻刀,、一塊蠟板,、一沓彩紙,傳承著這項精美絕倫而又技法復雜的工藝,,紙屑紛飛中,,一張張精美的“鑿花”作品便在刀尖下誕生。
“很多人誤認為‘踏虎鑿花’是‘剪紙’,,但其實并不是,。整個工藝流程都是用刻刀完成,而不是用剪刀剪出來的,?!薄疤せ㈣徎ā敝菁壌硇詡鞒腥死铊F騎介紹,“踏虎鑿花”又被稱為“不用剪刀的剪紙藝術”,。
黃永紅在工作室中創(chuàng)作,。新華社記者趙眾志攝
三名女孩子在瀘溪縣浦市古鎮(zhèn)踏虎鑿花大師工作室中創(chuàng)作。新華社記者趙眾志攝
如今,,苗寨里已聽不到“花郎”的叫賣聲,,踏虎村的人也不再靠賣“鑿花”謀生,曾經(jīng)的“花郎”成為歷史陳跡,。而“傳男不傳女”的古訓,,也被越來越多的女學員徹底打破。
2009年,,瀘溪縣成立踏虎鑿花傳習所,,為了進一步保護和傳承這門寶貴的手工藝,當?shù)亻_展非遺“走進機關,、走進校園,、走進農(nóng)村,、走進社區(qū)”活動,營造出深厚的非遺文化氛圍,,至今,已傳承培訓12000余人次,,幫助3700多人實現(xiàn)就業(yè)新途徑,,增加了收入。
春節(jié)期間,,記者來到“踏虎鑿花”的發(fā)源地踏虎村,,黃靠天的堂侄孫、縣級代表性傳承人黃永紅正在他自己的一間小小的“工作室”里忙著,。
刻刀在墊著蠟板的彩紙上劃過,,沙沙有聲……最終,隨著黃永紅吹去殘留的細碎紙屑,,十幾只紅藍色的可愛“小老虎”便輕巧地跳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