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清明時,。正從一場戰(zhàn)“疫”中復蘇的江西南昌,,暫停了全市殯葬服務機構的現(xiàn)場祭掃活動,。人們對逝者的緬懷悼念,,未因場所限制而消減,,一封信,、一朵花,、一片“云”……都寄托著人們的訴說,、思念,。
思念的濃度,,不因距離稀釋
“文印兒,清明節(jié)又來了,。但疫情嚴重,,響應國家號召,宅家不能去掃墓,就在這給你寫封信吧……”
兩鬢微霜的老人頓了頓筆,,繼續(xù)寫道,,“愿你在天堂快樂,保佑你牽掛的親人健康吉祥,,保佑你器官的受益者健康長壽,,回報社會?!?/p>
老人叫熊華,,這封家書是寫給大兒子熊文印的。2020年12月,,年僅32歲的熊文印因車禍離世,,熊華與愛人在醫(yī)生的建議下捐獻了大兒子的器官,拯救了8名病患,。
“他當了兩年兵,,是共產黨員,我想他一定會支持我們的這個決定,?!毙苋A對兒子的離世仍難掩悲痛,但想到兒子身體的一部分“活”在這世間,,他就覺得兒子并沒有離開,。
今年受疫情影響,熊華無法前去陵園祭掃,,但距離不會稀釋思念,,這天,他將千言萬語訴諸筆端,。
萋萋四月,,系念連綿。南昌市瀛上墓區(qū)青山墓園,,江西省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在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墻上找到熊文印的名字,,轉達一名父親對亡子的深深追思。樹葉婆娑的低語,,帶去所有無法到場親屬的祝福,。
祭掃追思,從“重形”轉向“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