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6月5日電題:黃土塬上“綠波”蕩漾
新華社記者
入夏,,車輛行駛在位于隴東黃土塬上的甘肅省慶陽市,,記者看到,,這里黃沙不再,片片綠意映入眼簾,。是什么讓這里實現(xiàn)了“綠肥黃瘦”的轉(zhuǎn)變?
盤過一道道彎,,記者來到華池縣南梁鎮(zhèn)高臺村的萬畝苗林示范點,。跟隨當(dāng)?shù)赜忻摹胺N樹大戶”李文軍,記者一行爬上山頭,。舉目眺望,,四周油松層疊,郁郁蔥蔥,,一如鋪開的綠色地毯,。
“淺綠是新種的,深綠是長了幾年的,。西北的十一道梁,、東南的九道梁,都是荒山上造出的林,?!崩钗能娬f,七年時間,,他在華池縣播綠近10萬畝,。
5月25日,在高臺村萬畝苗林示范點,,李文軍查看苗木的成長情況,。
李文軍的家鄉(xiāng)在陜西省吳起縣。20世紀90年代,,吳起縣開始探索退耕還林工程,,是全國退耕還林試點示范縣??吹健熬G色革命”讓家鄉(xiāng)褪黃披綠,,如獲新生,李文軍深受觸動,。
離吳起縣不到80公里,,是李文軍妻子的家鄉(xiāng)慶陽市華池縣。這里時常遭受漫天黃沙的困擾,,不僅如此,,當(dāng)?shù)厝舜蠖嘁责B(yǎng)羊為生,,對植被破壞嚴重?!爱?dāng)?shù)厣窖驉鄢圆菘袠?,就像挖草機,不出幾年,,一個個山頭就被啃荒了,。”看到光禿禿的山,,李文軍痛惜不已,。
慶陽市位于黃河流域中游,是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曾是黃河中游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20世紀80年代,慶陽市年入黃泥沙量達1.684億噸,,占黃河流域入黃泥沙量的10%,。
2013年,李文軍決定在華池縣流轉(zhuǎn)撂荒地和荒山坡植樹造林,,把綠色還給大自然,。正是這一年,為了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打造隴東黃土高原生態(tài)安全屏障,,慶陽市啟動了“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