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電影《侏羅紀世界3》在全球掀起恐龍熱潮,,激發(fā)出人們對恐龍的無限遐想。如果你想了解恐龍的秘密,,不妨到昆明市博物館看新展,,破解古生物的秘密。
7月27日,,昆明市博物館新展“滇池滄?!卦谑^里的昆明”第二、三部分正式與觀眾見面,。繼5月18日開展的展覽第一部分“自然萬象識昆明”后,,第二部分“化石中的生命密碼”、第三部分“尋根溯源叩問未來”經過精心布展也揭開神秘面紗,。昆明的地理,、氣候,、生物、地質,、礦產等自然萬象為什么如此特別,?這些自然風貌與億萬年來的地質運動有什么關系?這些問題都可以在新展覽里找到答案,。
昆明市博物館新展亮相
小殼化石首次展出
化石是地質歷史中殘破的記憶碎片,給后人留下一絲存在過的印記,。在漫長的地球史和生命史中,,昆明地區(qū)有獨具特色的三個小片段——晉寧梅樹村小殼動物群、晉寧夕陽恐龍和恐龍足跡,、呈貢龍?zhí)渡健袄ッ魅恕?,它們讓人體會到生命頑強探索的不易。
據(jù)昆明市博物館公共服務部工作人員介紹,,盡管這是在原有的恐龍展廳提升改造后重新推出的展覽,,但新增了一些展品,,例如晉寧梅樹村小殼動物群化石就是首次與觀眾見面,。
小殼化石
距今5.4億年前后,,元古宙和顯生宙之交,,地球上出現(xiàn)了大量具有骨骼的動物,它們形成的化石被稱作“小殼化石”,,平均長度1-2毫米,,涉及軟體動物、腕足動物,、腔腸動物,、分類不明動物等眾多生物門類?!靶游锶骸北砻鲃游镩_始具有建造骨骼的能力,,起防御作用的骨骼意味著捕食者與獵物在身體結構上開始進化“軍備競賽”,促進了以復雜食物鏈為核心的現(xiàn)代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建立,,是“寒武紀大爆發(fā)”的序幕,。“小殼動物群”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寒武紀早期地層中,,晉寧梅樹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產地之一,。展覽展出的小殼化石標本和小殼動物放大模型,為觀眾還原小殼動物的生活場景,。
市民參觀昆明市博物館新展
恐龍化石人氣爆棚
對于喜歡侏羅紀系列影視作品的朋友而言,恐龍印記和恐龍時代板塊精彩不容錯過,,開展當天也吸引了眾多青少年觀眾,。無論是尚未修理的恐龍化石、可以觸摸的雙嵴龍頭骨模型,,還是雙嵴龍和云南龍搏斗場景的復原,、《神秘的足跡》視頻,都讓觀眾流連忘返,。
昆明地區(qū)晉寧和安寧的恐龍,,與滇中楚雄和玉溪的恐龍屬同一地質時期,種類相近,,是中國地質年代最早的恐龍,。1987年,工作人員在晉寧夕陽鄉(xiāng)木杵榔村的青龍山發(fā)現(xiàn)了兩具恐龍,,一具為近完整的雙嵴龍,,另一具為云南龍。雙嵴龍是一種中等大小的食肉恐龍,,長約5.5米,,最明顯的特征是頭頂一對高高隆起的嵴突,之前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有雙嵴龍的發(fā)現(xiàn),,晉寧的雙嵴龍與其相比有明顯區(qū)別而被命名為“中國雙嵴龍”,。而云南龍1942年最早發(fā)現(xiàn)在元謀,是一種四足行走的食草恐龍,,長約7米,。雙嵴龍和云南龍搏斗起來有多驚心動魄?展廳里有個場景復原,,可去圍觀,。
青少年在博物館里畫恐龍
昆明人原來長這樣
什么是“人”,?習慣性兩腿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還是擁有語言和文化,,或者出現(xiàn)某個“關鍵”特征,?我們試圖找到一個完美的定義,來詮釋我們這個物種,。
值得一提的是,,昆明地區(qū)的古人類以呈貢龍?zhí)渡降陌l(fā)現(xiàn)為代表。龍?zhí)渡绞浅守暤囊粋€直徑300余米的饅頭型小山丘,由二疊紀灰?guī)r組成,,山上洞穴發(fā)育,。1973年起,在龍?zhí)渡疥懤m(xù)發(fā)現(xiàn)了哺乳動物化石,、人類頂骨化石,、打制石器、人類牙齒化石,、人類顱骨和下頜骨化石,,這些出土文物為研究滇池區(qū)域古人類的演化和生產生活提供了重要資料。
新展吸引很多青少年參觀
本次展覽展出了昆明人的相關化石,、石器等,以及其他新生代哺乳動物化石,,反映昆明地區(qū)環(huán)境和對人影響的展品,,那些昆明人頭骨、下頜,、頂骨,,讓我們看到昆明人的模樣。
這個暑假,,可以去逛昆明市博物館,,跟隨古生物學先驅們的腳步,探求地質地層的秘密,,尋訪夕陽鄉(xiāng)恐龍化石,,了解龍?zhí)渡焦湃祟惢?,研讀這本由化石組成的大地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