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題:追“貓”人吳代福和他的隊員們
新華社記者胡璐,、余里
“監(jiān)測到‘潘旺’開始頻繁進入野生大熊貓分布密集區(qū)活動,,我們都興奮得睡不著覺了!”吳代福給記者展示著電腦里豐富的視頻資料,,露出孩童般開心的笑容,。
吳代福是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主任。2010年他和同事們組建了一支有15名科研人員的團隊,,帶著精心挑選的4只大熊貓,,來到核桃坪基地,開始了長達10多年的大熊貓野化放歸,、野外引種等工作,,以實現(xiàn)壯大野生大熊貓局域小種群的目標。
吳代福身穿涂有大熊貓媽媽氣味的工作服轉移幼崽,。
5歲多的人工繁育大熊貓“潘旺”,,從出生就開始接受吳代福團隊開展的野化培訓。今年春季,,它被監(jiān)測到與野生大熊貓的交配行為,。而此前,沒有直接證據(jù)顯示人工繁育大熊貓能夠自主尋找到野生“配偶”,。
“‘潘旺’的進步,,是有效補充野生大熊貓小種群很重要的一步?!眳谴Uf,。
2006年,,經(jīng)過3年多的野化放歸培訓,專家論證認為,,大熊貓“祥祥”已基本具備野外生存能力,,可以擇機放歸,,進入補充野生種群試驗,。這是全球首只放歸野外的圈養(yǎng)大熊貓,。然而不到一年,,“祥祥”卻在與野生大熊貓爭奪領地中嚴重受傷而死亡,。
野外調(diào)查表明,,由于自然隔離和人為干擾等因素影響,,大熊貓野外種群被分割成33個局域種群,,目前有24個局域種群因為數(shù)量少而存在生存風險,。如果任其發(fā)展,一些很小的種群會因近親繁殖造成基因退化,,或因遭遇自然災害,、疾病等而永遠消失。這也是為什么要進行大熊貓野化放歸和野外引種促進基因交流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