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頭角魚燈舞”是一種獨特的民間舞蹈,,源于已經(jīng)有300多年歷史的吳姓村落鹽田“沙欄嚇村”,屬于廣東省民俗文化之一??图艺Z中,,“魚”,、“吳”諧音,,故吳燈舞也就成了“魚燈舞”。
魚燈舞流行于沙頭角,、鹽田及香港新界等地,,為漁民逢年過節(jié)、拜神祭祖必備節(jié)目,。魚燈舞的道具制作精巧,。魚燈都是先用竹篾扎成魚的形狀,糊上紗紙,,用元粉,、牛皮膠和上顏料畫魚,再涂上桐油,,在魚腹之下裝一條20厘米長小棍,,演員以此舉魚燈起舞,穿梭如海中魚群,。伴奏樂器有鑼,、鼓、鈸,、嗩吶,、螺號等,。
“沙頭角魚燈舞”不僅傳承了客家傳統(tǒng)民間文化,,文化元素突出,而且舞姿獨特,、觀賞性強,,凸顯了客家民俗風(fēng)情,也是中國漁耕文化的代表之一,。
記者邀請北京大學(xué)匯豐商學(xué)院留學(xué)生,、俄羅斯籍學(xué)生達里婭探訪國家級非遺沙頭角魚燈舞代表性傳承人,從外籍人士視角看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記者:白瑜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