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電商平臺上的志愿填報咨詢服務。
有網友表示,,志愿填報輔導機構教師的真實性,、專業(yè)性難辨,錢花得“并不值得”,。一位湖北高校的大三學生說,,身邊部分同學為了填好志愿花費頗高,但收獲有限,,“輔導老師只說要根據(jù)興趣考慮專業(yè),,推薦幾所肯定能上的學校,說一些大家心知肚明的話”,。
——偽造錄取通知書。網友曹女士稱,,去年高考后,,有人以湖北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招生老師的名義添加她弟弟的微信,要到其家庭住址,、身份證號后偽造“通知書”并寄送到家中,,“我咨詢過學校的招生辦公室,老師們沒有添加過考生微信,,所有錄取信息都以官網為準,。”專家提醒,,一些人員故意混淆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助學輔導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區(qū)別,,蒙騙希望就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需予以警惕。
婁金軍說,,除上述情形外,,一些不法分子還會通過假稱發(fā)放“教育補貼”,能修改高考成績等手段實施詐騙,。一方面,,考生及家長要在官方網站、App上查詢信息,、填報志愿,,最大限度地防止信息泄露;另一方面,,也要提高防范意識,,轉賬匯款前通過多種途徑核查收款賬戶,,在收到來源不明的消息時通過官方渠道查證,不要相信通過“交贊助費”等方式能夠到未達分數(shù)線的學校就讀的騙局,。
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互聯(lián)網信息與用戶行為研究中心主任陳旭輝等建議,,考生和家長應建立起評估風險、留存證據(jù)的習慣,,及時保存通話記錄,、電子合同、宣傳材料等證據(jù)信息,,后續(xù)遇到問題時及時依法維權,,保護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