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32座山頭全部披上了綠裝
紅色精神滋養(yǎng)下,一代又一代前南峪人艱苦奮斗,在荒山禿嶺中蹚出了一條綠色發(fā)展之路,。如今漫步前南峪,,處處散發(fā)著綠的氣息,,全村共有8300畝山場,,種植各類樹木480萬株,林木覆蓋率達90.7%,,植被覆蓋率達94.6%……前南峪也因此有“太行明珠”之稱,。
但你怎么也不會想到,這里曾是荒山禿嶺的“不毛之地”,,尤其是1963年的那場大雨,,給前南峪留下了一道難題。
“下了七天七夜,,樹被連根拔起,。”76歲的村民張云至今記得真切,,“地沒了,、樹毀了、房塌了,,我們不知怎么辦才好,。”
“地沒了可以再造,、樹毀了可以再種,、房塌了可以再建,如果是人心散了大家就真沒指望了,?!鼻澳嫌妩h委書記郭天林介紹,那場大雨過后,,時任老書記郭明躍主持的村黨支部大會開了三天三夜,,給村民帶來了一個希望:治山致富。
那場會議上,,大家制定了改造山川20年發(fā)展規(guī)劃,,植樹治山拔窮根成了全村共同的目標。
“頂著星星上山,,又頂著星星下山。”張云是第一批參與荒山治理的村民,,他記得,,“在治山最艱苦的前10年,大家都憋著一股勁兒,,無論嚴寒酷暑,,每天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鼻в嗳说男〈遄?,10年間累計投工126萬人次。
1977年,,郭成志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帶領(lǐng)大家種板栗樹、栽經(jīng)濟林,,用肩膀“扛”出了400多畝梯田,;80年代,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來到前南峪,,跑遍山上的溝溝壑壑,,把樹木的成活率從原來的10%提高到90%;2002年后,,村子關(guān)停有污染的企業(yè),、轉(zhuǎn)型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產(chǎn)業(yè)……寒來暑往,幾十年過去,,全村32座山頭全部披上了綠裝,,全村耕地面積達746畝。
如今,,第一批“植綠人”張云成了“守綠人”,,每天都要沿著種滿樹木的道路走走看看,遇到破壞樹的人,,他也總要上前“說事”,。張云說:“前南峪人要一代接一代地守護好這片山林,讓子孫后代都能享受這寶貴的青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