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一系列興邊富民政策的實施,,像吳星海和吳世榮一樣生活在廣西那坡縣的村民,外出打工或是自己創(chuàng)業(yè),,致富手段日益增多,;除了9年義務制教育之外,中等職業(yè)教育學費和普通高中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學雜費得以免除,,義務教育學校寄宿生給予補助——在上保屯,,以及無數(shù)個像上保屯這樣的小山村里,孩子們可以用學習來追逐自己的夢想,。日益改善的生產(chǎn)生活條件,,讓吳星海和吳世榮這樣的邊境村民臉上掛上了越來越多的笑容。
面對藝術(shù)的笑容,,是三十多年的堅守
花山,,當?shù)貕颜Z稱“芭萊”,即“有畫之山”,。凡稱為“花山”者,,崖壁上都繪有巖畫。狹義的“花山巖畫”特指“寧明花山巖畫”,,廣義則指崇左市寧明縣,、龍州縣、江州區(qū)及扶綏縣境內(nèi)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兩岸200多公里的崖壁上的巖畫,,共包含38個巖畫點,、109處巖畫、4050個圖像,,是中國南方乃至亞洲東南部區(qū)域內(nèi)規(guī)模最大,、圖像數(shù)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赭紅色巖畫群,。其中,,寧明花山巖畫是世界同類巖畫中面積最大、畫面最集中、內(nèi)容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巖畫,,被譽為世界巖畫的極品。2016年7月15日,,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 位于廣西崇左市寧明縣的花山巖畫。
8月8日,,朱秋平像往常一樣再次來到花山巖畫下——每周,,他都要來這里2、3次,,看看這片自己守護了30多年的神奇古跡,。與往常不同的是,因為洪水上漲,,他的這次花山之行要乘坐大船,、面包車、摩托車,、小船,,才能到達花山巖畫。
朱秋平是廣西崇左市寧明縣文物管理所所長,,中國巖畫學會常務理事,,30多年來致力于花山巖畫的發(fā)現(xiàn)、研究和保護工作,,記錄了40多本筆記近100萬字,,記載了從20世紀50年代起花山巖畫研究的所有文獻和紀事,被譽為“花山巖畫的百科全書”,。
↑ 8月8日,,朱秋平在位于廣西崇左市寧明縣的花山巖畫下講解巖畫知識。
“巖畫的缺失,,是因為這種灰?guī)r的分化,、開裂、掉塊,,然后巖畫跟著它掉落,。這是一種毀滅性的病害。這種病害可能在很久之前就已經(jīng)發(fā)生了,,比如《異聞錄》里面說到的‘或有無首者’,,那個時候有的巖畫已經(jīng)沒有頭了,也就是說已經(jīng)發(fā)生了這種分化開裂掉落了,。”朱秋平對我說。
↑ 寧明花山巖畫局部(8月8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