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又稱月夕,、追月節(jié),、拜月節(jié),,祭月,、拜月,、賞月習俗由來已久,。明青花瑤臺賞月圖瓷鍾就刻畫了一番唯美的賞月意境,。
明青花瑤臺賞月圖瓷鍾高10.1厘米,,口徑15.5厘米。外壁描繪了3組人物圖像:第1組圖畫中,,一位老婦側(cè)坐于石墩,,于松下遙賞明月,身后的侍女雙手持扇,,老婦對面站著一位年輕女子,,掬起侍童所執(zhí)盤中的一捧清水。第2,、3組畫面表現(xiàn)的是女子于山石間賞月觀花的情景,。
何謂“瑤臺賞月”?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以美玉建造出的亭臺樓閣,,稱為瑤臺;這件文物所描繪的圖景中,,不同的人物立于瑤臺之上,,在遠山、流云的映襯下,,遙望同一輪明月,,沉醉于皎潔的月色之中。
湖北省博物館陳列明青花瑤臺賞月圖瓷鍾,。新華社記者喻珮 攝
這件瓷鍾于2001年出土于湖北省鐘祥市梁莊王墓,現(xiàn)陳列于湖北省博物館“梁莊王珍藏——鄭和時代的瑰寶”展廳。穿過華麗精美的珠翠,、玉飾,,明青花瑤臺賞月圖瓷鍾被陳列于中心位置,細看白釉光潔肥潤,,青花溫婉如絲,。
湖北省博物館保管部主任蔡路武介紹,經(jīng)反復研究考證,,該瓷鍾為永樂官窯精品,,在宣德時期賞賜給梁莊王,胎質(zhì)輕薄細膩,,器壁光亮,,叩之其聲如磬。文物出土時伴有金鍾蓋,、鍍金銀托盞殘件,,更加映襯出主人對此物的珍視。
“中國書畫里的很多圖案樣式都是繼承前朝大家而來,,再略有創(chuàng)新,。從唐代到明代,瓷器制作均有詩書畫印的整合,?!辈搪肺湔f,到了商品經(jīng)濟更為發(fā)達的明代,,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所制作的瓷器都顯現(xiàn)出更為活潑、更具藝術(shù)氣息的特點,。
3組人物圖像。湖北省博物館供圖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唐代詩人于良史曾這樣描寫賞月中的清雅意境,;玉欄環(huán)繞,明月高懸,,祥云隱現(xiàn)——宋人所繪《瑤臺步月圖》如是再現(xiàn)月下飲茶玩賞的清閑自在,。
這件瓷鍾所描繪的瑤臺賞月圖,恰與唐詩,、宋畫一脈相承,,反映了祭月、拜月,、賞月這一主題跨越千年仍為世人所欣賞,、贊頌,。
梁莊王,原名朱瞻垍,,是明仁宗朱高熾第9個兒子,,生活在明朝永樂、宣德,、正統(tǒng)年間,。這一時期,明朝政府派鄭和前后7次出使西洋列國,,擴大中國與世界的交往。
專家考證,,明青花瑤臺賞月圖瓷鍾所用原料為蘇麻離青,,這種進口料極大可能是鄭和下西洋抵達波斯時購買。這件“中西合璧”的珍品熠熠生輝,,娓娓道來鄭和時代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