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獲悉,,關于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支持市場主體及社會組織發(fā)育的頂層政策即將下發(fā),政策將支持政府購買服務,,賦予社會組織一定的自治權利,,充分調動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的積極性。
據了解,,政府購買服務是轉變政府職能,、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的一項重要舉措,。新的政策將提出,,通過市場機制,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服務事項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備條件的社會組織,、企業(yè)或機構等社會力量來承擔,,包括一些劃入公益二類的事業(yè)單位。專家表示,,這實質是財政支出方式的變革,,體現了政府資源從主要由行政配置轉為主要由市場配置的重大革新,有助于激發(fā)經濟社會合力,,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效率。
財政部綜合司司長王光坤日前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主辦的“財政與國家治理暨財政智庫60年研討會”上指出,,正確處理政府,、市場、社會的關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所在,。政府,、市場、社會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制衡,協(xié)調一致,。他指出,改革開放以后,,三者關系有了明顯的改善,,隨著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定,,市場的地位和作用得以強化,政府不斷轉變和加強宏觀調控,,社會組織和公共服務事業(yè)也獲得了一定發(fā)展,。應該說,政府,、市場,、社會之間已經由原來的政府絕對控制,市場和社會被動接受,,轉變?yōu)楝F在的三者相輔相成的良性互動關系,,對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為國家治理結構,、治理體系的構建提出了新的課題。
但是隨著經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一些深層次,、結構性、體制性的問題逐步凸顯,,經濟下行壓力持續(xù)存在,,保持經濟平穩(wěn)發(fā)展難度越來越大。其中很多問題和矛盾根源就是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邊界還不夠清晰,,定位還不夠準確。因此,,進一步厘清三者邊界,,并處理好相互關系,任務十分緊迫,。這既是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問題,,也是有效適應和引領新常態(tài)的突破口和關鍵所在。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吳琦告訴記者,,當前我國推進政府購買服務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問題和不足:一是法律體系有待完善,。2003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采購法》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進行了規(guī)范,但對于社會組織賦權和分權缺乏明確規(guī)定,;二是運行環(huán)境有待健全,。由于政府購買服務會影響相關部門的權力和利益,因此易受部分部門和官員“囿權”思想的制約和阻撓,,極大制約了社會組織和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三是市場主體有待培育。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急需獨立,、專業(yè),、規(guī)范的市場主體,,現有的社會組織和市場主體尚有較大差距。
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磥?,當前應極力推進社會化改革。而推進社會化改革,,要有一個基本的理念,,就是要分權,要給社會分權,。也就是讓官辦的社會組織,、事業(yè)單位和民辦的社會組織形成一個自治主體,獨立的主體,,自我發(fā)展的主體,,能夠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主體,。只有這個思路明確了,,才能真正搞清楚公共服務該怎么提供,哪些是政府真正的責任所在,。
吳琦表示,,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的關鍵在于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協(xié)調好政府,、市場,、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首先,,政府放權要放足,。加快推動政社分開,構建政府與社會組織的合作伙伴關系,,給社會組織分權,,賦予社會組織充分的自治權利,促進社會組織自治獨立,、自我發(fā)展,、自我管理;其次,,政府監(jiān)管要到位,。政府要建立完整、嚴格的評估監(jiān)督機制,,對社會組織的服務進行評估以及必要的問責公布,,控制政府購買服務的風險,確保政府購買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最后,,政府服務要做優(yōu),。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加快培育市場主體,,切實保障好市場主體的正當權益,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到公共服務供給中來,,為人民群眾提供公正可及的公共服務,。(記者 孫韶華 林遠)
(責編:王琳(實習生)、夏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