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 楊迪) 2016央視財經論壇11日在京舉行,。在“全球變局與中國機遇”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中國在全球化過程中面臨的局面及應該如何應對等問題,,展開了熱烈探討,。
以中國為主導 經濟全球化正在興起
“現(xiàn)在需要的全球化是真正的全球化,是廣大新興經濟體和發(fā)展中國家都進入,、都獲益的全球化,。” 中國社科院的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fā)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觀全球化的歷史,前三輪都是發(fā)達經濟體主導,,以橫向的全球化為主,。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和廣大新興經濟體的發(fā)展中國家加入全球化,,并很快在全球經濟中占據(jù)了主導地位,,引起了世界格局的巨大變化,才會有發(fā)達經濟體逐漸去全球化,,新興經濟體則以中國為首,,舉起全球化大旗的歷史性的轉變,。
李揚將全球化歸納為三句話,即:全球化是提高全球福利的潮流,。以發(fā)達經濟體主導的全球化日趨衰落,。以中國為主導的全球化正在興起。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的副院長吳曉華認為,,全球化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2017年世界經濟地緣政治格局將會產生深刻變動。對于中國來說,,最主要關注的應該是周邊形勢,,周邊是首要,大國是關鍵,。
“新興市場在全球化的過程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將是必然之路?!眹H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席睿德指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在很多方面已經成為世界領導者,。隨著歐洲一體化程度逐漸加強,加強兩國在全球化過程中的合作,,對于中德兩國人民都是有利的,。
應對全球經濟局勢 中國機遇大于挑戰(zhàn)
2017年全球經濟局勢將會發(fā)生的一系列的變化。中國在這一過程當中,,將會面臨什么樣的局面,,應該如何進行應對?
李揚表示,,當前世界面臨的危機是因為在實體層面,、結構上面出了問題。過去全球的調控,,基本上都著重于在需求側,,需求側效用遞減的同時,帶來了越來越大的負作用,,所以現(xiàn)在各國都在供應側上下工夫,。中國是比較早的系統(tǒng)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其實就是應對這個嚴峻挑戰(zhàn)和角色的轉換所提出的戰(zhàn)略,。
“應對好了,,麻煩就會變成機遇?!崩顡P稱,,機會和麻煩其實是一個事,,是不同的側面。2017年可能會發(fā)生更多的事情,,但相信中國能夠在應對過程中,,使它變成機遇。
席睿德指出,,中國經濟在國外市場交流越來越多,,在證券市場發(fā)展也很快。但是,,有一些隱藏的挑戰(zhàn)也在不斷凸顯,,比如在信貸領域,還存在很多問題,,給世界經濟帶來了一些困難,,所以說機遇和挑戰(zhàn)是共存的。
吳曉華則認為,,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機遇大于挑戰(zhàn),關鍵是跟誰比,。我們每年預測的時候,,都是年年難過,年年過,,一年更比一年好,。
李稻葵分析,從國內來講,,最重要的挑戰(zhàn)是民間投資以及相關制造業(yè)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太慢,,目前在2.5%到3.2%之間。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國內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解決不好,。因此,這一仗必須打贏,。
(責編:楊迪,、夏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