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法狗
2016年3月9日,一款由谷歌研發(fā),,名為AlphaGo的圍棋人工智能程序在與韓國圍棋職業(yè)九段李世石的人機大戰(zhàn)中,,以4:1的總比分輕松獲勝,。這一款人工智能程序被“賦予”了強大的“學習功能”,,用“策略網絡”學習人類棋手的下法,,對比棋譜,,選擇勝算較大的棋路,。并且這只“聰明狗”每天還能自學,,自己和自己下三百萬盤棋,,無怪乎人腦會最終敗下陣來。
點評:“阿爾法狗”代表了一種特定場景下,,人工智能從模仿到超越似乎正成為一個不可逆的趨勢,。在不久的將來,向“阿爾法狗”這樣的人工智能學習或將成為人類的常態(tài),。
波士頓動力公司
2016年3月18日,,谷歌宣布將旗下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擺上貨架。后者是著名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公司,,其中名為大狗(big dog)的四腳運輸機器人還為美軍服役,。測試視頻顯示,波士頓動力研發(fā)的機器人除了可以完成簡單的肢體動作以外,,還能夠對環(huán)境的變化進行感知并且判斷,、選擇。比如對行走路況,、突如其來的撞擊,、目標物的移動等等。
點評:谷歌的“忍痛割愛”證明了人工智能的成熟尚需假以時日,,現有的機器人無法在短期內成為可商業(yè)化推廣的產品,。但包括亞馬遜、豐田等不同類型的企業(yè)都對波士頓動力表示出了強烈的興趣,,這恰恰證明了擁有完整肉體和靈魂的“智能人”還是人工智能追尋的終極目標之一,。
Tay聊天機器人
2016年3月23日,微軟在Twitter上推出AI機器人,,用戶通過互聯網社交賬號就能和這位設定為清新可人少女的人工智能進行交談,,話題從政治經濟到生活瑣碎無所不包,。
點評:實際上,這類人工智能都是在發(fā)布之初激發(fā)了人們的好奇,,但這樣的社交需求卻并沒有成為長期的依賴,。除了用戶體驗的局限以外,從本質來看,,這背后體現的是一種極具諷刺意味的矛盾:現代人內心隱秘的孤獨感某種程度是技術進步帶來的區(qū)隔,,是否能用另一種技術進步慰藉?至少目前,,多數人不相信人工智能可以代替真實社交,。
OpenAI
OpenAI是一家位于舊金山的非營利性人工智能研究機構,該機構致力于開發(fā)人工智能正面作用,,并且預防,、限制一些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危害。4月28日,,OpenAI宣布將致力于打造一個名為“OpenAI訓練場”(OpenAI Gym)的公共平臺,,該平臺將成為一個訓練AI的場地,使智能機器人獲得強化學習能力,,并最終希望優(yōu)化特定類型的人工智能算法標準,。
點評:與其他公司不同,這家由伊隆·馬斯克等多名互聯網業(yè)界巨頭成立的機構,,最大的原則就是開源和開放,。警覺的前瞻使得業(yè)界不少人認為,OpenAI或許將成為制度化約束人工智能之前,,這個領域最好的監(jiān)管者之一,。
語音交互
在今年5月19日的谷歌I/O大會上,谷歌推出了自己的語音智能助手Google Assistant,,旨在讓用戶通過流暢的語音和設備相互溝通,。實際上,國內企業(yè)科大訊飛早已發(fā)布語音交互平臺,,并已接入智能家居模塊,。目前,行業(yè)內語音交互已經可以對噪音環(huán)境和遠距離通話等復雜現狀進行優(yōu)化,,并且在向可穿戴設備終端發(fā)展,。
點評:語音交互實際上改變了人機互動的模式,某種意義上,,電影《她》中和一臺計算機戀愛的故事并不遙遠,。如果從日常交流的范疇理解,專業(yè)人士用數字和代碼向計算機發(fā)出指令的階段已經過去。語音交互是人工智能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Pokemon go
2016年7月7日,,一款名為“Pokemon go”的手機游戲發(fā)布,并悄然走紅,。不同于傳統(tǒng)游戲局限于屏幕的體驗,,利用現實增強技術(AR),用戶手機屏幕上能夠針對街區(qū)場景模擬出一些虛擬的怪物,,玩家可以在現實和虛擬之間利用道具捕捉它們,。
點評: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混合現實一直是近些年來互聯網世界的熱詞,。所利用的就是人工智能領域中的一些核心技術,,比如傳感器模擬、計算機視覺等等,。技術快速迭代的時代,用不了多久,,普通人就可以利用輕巧的穿戴設備在自己的房間中仰望行星運動軌跡,、在空蕩蕩的車間討論產品的外觀設計等等。到那時,,也許“眼見為實”這句話也將被“徹底顛覆”,。
西部世界
2016年10月,一部由美國HBO電視網推出的電視劇風靡世界,。該片名為《西部世界》(West world),,主要講述了在機器人樂園,人工智能自我意識覺醒之后,,橫亙在人與AI之間的身份區(qū)隔以及矛盾引發(fā)的災難,。
點評:這部電視劇改編自20世紀70年代的一部電影,在合理想象的范疇中展現了人工智能普及后可能帶來的問題,。實際上,,包括霍金、比爾·蓋茨在內,,眾多科學界和互聯網從業(yè)者都表示出了對人工智能未來的一絲隱憂,,然而問題似乎還要更復雜。因為目前的擔心仍局限于安全維度:防止“失控”產生,;但倫理維度的悖論同樣值得深思:當人工智能與人類差異越來越小之后,,他們的身份、權利是否也應該被重新審視和考量,?
無人駕駛
近年來,,無人駕駛一直都是人工智能深度應用的前沿。但2016年似乎是一個無人駕駛的“小年”,11月16日,,百度的云驍無人車亮相浙江烏鎮(zhèn),,但和人們對它的期待不無差距。
點評:雖然無人駕駛前路迷霧重重,,但是業(yè)界依然認為這是人工智能最有希望突破的領域之一,。從傳統(tǒng)汽車制造企業(yè)、新能源汽車品牌再到不同類型的互聯網公司,,企業(yè)在推動技術革新,;與此同時,在政策層面,,2016年6月,,工信部在國內批準設立了首個“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范區(qū)”封閉測試區(qū)。無人車還將在測試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責編:孫博洋,、楊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