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波坦言:“電商平臺、超市渠道,、高附加值的個人積分抵扣等渠道我都布局過,,根據我經營多年的判斷,七成以上的‘超市下架’食品,,通過電商平臺進入消費者購買領域,。”
廣西食品安全協會副秘書長吳佩說:“超市下架的食品仍有相應的保質期,,但由于營銷和流量的壓力,,絕大部分網絡食品電商不會在醒目位置標出食品銷售的安全期,而是以‘低價促銷’‘跳樓折扣’‘瘋狂刷單’的方式,,在電商平臺,、朋友圈等領域銷售。加上物流的問題,,等消費者從快遞拿到食品,,也就過了保質期?!?/p>
“重復消費”成最大障礙
記者對多地網購群進行的調查表明:“重復消費”成為食品電商消費的最大障礙,。
記者加入的一個“風干牛肉”網購群有500多位網友,,在長達半年多時間里,網友們嘗試購買了126家不同電商的風干牛肉,,最終的結果還是沒有穩(wěn)定的電商獲得“一致信賴”,。
廣西師范學院傳媒系資深學者方邦超在過去半年多時間購買了130多種各式各樣的網絡食品,從鴨腳,、鴨脖子到風干牛肉,,從巧克力到蛋糕……發(fā)現在朋友圈、微信群,、qq群里熱銷的“自制時令食品”,,不少都是一無生產日期、二無質量合格證,、三無生產廠家,,屬于典型來路不明“三無產品”。
方邦超告訴記者,,一些來自電商的“土法黃糖”“土法榨油”“土法紅薯干”等都是用簡單的塑料袋包裝,,沒有任何生產標志,卻能夠在“朋友圈”里火爆銷售,;一些正常渠道需要冷藏的食品,,在沒有任何真空包裝、冷鏈的情況下,,通過快遞公司同樣暢通無阻,。
記者采訪的不少網友認為:難以對食品電商產生“品牌信賴感”,,這是造成不愿意在同一食品電商中重復購買的關鍵原因,。
廣西電子商務平臺領域快速消費品營銷專家呂敏告訴記者,2016年7月,,一家知名電子商務網站上,,共銷售的所謂進口蜂膠產品達到1330件,然而得到國家批準的進口蜂膠類保健食品只有13件,,未獲批文的進口蜂膠產品實為非法銷售,。
多頭全面發(fā)力方能正本清源
記者采訪的多位一線食品監(jiān)管工作人員、專家學者,、經銷商較為一致的觀點是:網絡過期食品,、變質食品流入消費者“口中”“餐桌”的關鍵在于:海量消費者面對海量供應者,這就需要監(jiān)管作為“多頭”全面發(fā)力,,才能正本清源,。
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食品安全專家湯思敏認為,與傳統食品消費以B2C交易模式為主不同的是,,網購食品中大量出現C2C交易模式,,這一點對于習慣“抓大放小”的傳統政府管理模式來講,,是一大挑戰(zhàn)。
專家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全程監(jiān)管:
首先是從流通環(huán)節(jié),,盡快根據全國性、區(qū)域性超市,、物流等渠道的現狀,,進行有針對性的監(jiān)管措施研究,建立基于大型平臺的網購食品運輸分類管理體系,,針對各種不同類型和保質期的食品運輸過程實現全程監(jiān)管,。
其次是明確網絡平臺在網購交易中的角色和定位,強化政府監(jiān)管的權威性,、科學性,,提升食品藥品監(jiān)督部門在網絡平臺執(zhí)法的強大威懾力。韋萬春說:“我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部門完全可以與電商龍頭平臺聯手,,在短時間內集中曝光一批違規(guī)違法銷售過期食品的商家,、品牌和企業(yè),形成行業(yè)威懾力,?!?/p>
三是從細節(jié)著手,對網購食品包裝標識說明嚴格規(guī)范,,具體內容應該包括增加網上商品詳情說明事項,;增加商品外包裝中文字和圖形說明事項;針對網購食品標識的漏洞,,定期升級規(guī)范標準指引,。同時,要求平臺和商家在消費者點擊進入“購物車”等位置后,,用醒目的文字,、圖形提醒消費者所剩保質期。
四是推進安全情況通報和風險警示的制度化,,由當前集中在“3·15”和網購節(jié)前后進行集中式通報和警示升級為按季或按月通報警示制度,;強化對網絡交易秩序的監(jiān)管,統籌指導本區(qū)域網絡平臺自律組織的建設和行業(yè)規(guī)范的完善,,加大對網購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查處和懲罰力度,。記者 何豐倫 南寧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