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國產手機的優(yōu)勢,不少消費者的第一反應應該是“便宜”。可在2017年,這種情況可能就不復存在了,。今年,受元器件價格上漲等影響,,一眾國產手機紛紛漲價,。
魅族先漲大家緊跟
2月4日,小米宣布對紅米4系列手機進行調價:紅米4和紅米4A所有版本均上調100元,。另外,,這也不是小米今年的第一次價格調整,。
一位市民正在選購國產手機。記者 任磊磊 攝
在小米之前打響漲價頭炮的是魅族手機,。1月3日,,魅族宣布將魅藍Note5兩個版本價格上調100元,這距離魅藍Note5發(fā)售日不到一個月,。今年年初,,羅永浩也表示以低價著稱的錘子手機以后不會再推出千元以下機型。此外,,樂視,、華為也都紛紛調高價格。
當然,,漲價或有漲價預期的不僅僅有國產手機,。即將發(fā)售的iPhone8和LGG6手機都有漲價的消息流出。已經出售近一年的LGG5手機,,在贈品相同的情況下,,去年雙12期間,在京東商城的售價低至2980元左右,,而目前的售價提高至3199元,。
從目前來看,2017年,,想要買到低廉的手機已經不可能了,。
核心元件依賴進口
小米聲明中寫道:由于元器件采購成本上漲和匯率波動影響,紅米4和4A成本劇增,,之前制定的零售價已嚴重低于產品成本……這跟此前魅族漲價給出的理由如出一轍,。
某國產品牌零部件質量管理專家介紹,手機售價集體走高,,與元器件價格上漲,、手機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有非常大的關系,同時與匯率波動有一定關系,,“預計今年手機價格整體漲幅在5%以上”,。
其實在2016年第二季度,液晶玻璃,、芯片,、內存等手機關鍵零部件在國內就出現了短缺。因為供不應求,,自去年開始,,元器件已經開始悄然漲價。
屏幕,、內存以及電池的漲幅在10%-40%,,攝像頭上漲了15%,,顯示玻璃的價格甚至上漲了100%。此外,,手機的主板,、銅線,,甚至是包裝盒都漲價了,。
而說到元器件漲價,除了匯率變動,、關稅調整等原因外,,用于制作芯片的硅晶圓行業(yè)出現波動,是主要原因,。今年下半年,,由于市場需求劇增,硅晶圓生產商和銷售商先后提高價格,,影響了處于產業(yè)鏈下端的手機價格,。
目前,包括芯片在內的諸多手機核心技術依然依賴進口,。這也導致,,國際市場的波動會對國內手機價格產生較大影響。
手機市場繼續(xù)洗牌
當然,,除了成本上漲,,國內手機廠商這次也改變了以往面對漲價“自我割肉”的策略,選擇向消費者轉嫁成本,。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國產手機廠商自信心的提高。
華為山東區(qū)銷售負責人表示,,各手機廠家已經過了通過打價格戰(zhàn)搶規(guī)模的階段,,盈利成為手機廠家今年的重點訴求。同時,,不少原本留于線上的廠商,,開始為了維持銷量的穩(wěn)定增長而走向線下市場,這對利潤率提出了更高需求,。
而小米山東區(qū)銷售負責人則表示,,現階段國產手機雖然競爭激烈,但是中國的用戶基數太大了,,手機更新換代快,,市場需求仍然很大。而目前來看,,中國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在降低,,不少國產品牌都在沖擊高端機,。這種手機定位策略上的變化,這也給外界造成“漲價”的印象,。
不過有業(yè)內人士指出,,2017年是手機行業(yè)洗牌的一年。經過多年競爭,,國產手機的成本已經相對透明,,再想通過價格戰(zhàn)來搶生意不大現實。同時,,元器件缺貨且價格高的情況將長期存在,,在元器件爭奪戰(zhàn)中,只有那些擁有獨立且完善供應鏈的廠家才能生存下來,。在核心技術依然依賴進口的情況下,,國產手機同質化不可避免,如何做強品牌,,也是手機廠商面臨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