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加入賣方綜合性評價機制,、建立更加完善的信用評價體系,,方能讓二手交易更加透明規(guī)范
最近,,有朋友找我抱怨:她在某二手交易平臺上購買了一條連衣裙,因為是掛版清倉甩賣,,所以價格較便宜;朋友沒仔細檢查就確認收貨了,,幾天后才發(fā)現(xiàn)連衣裙內(nèi)側(cè)有一片很大的污漬,且難以清洗,。“上面寫著不退換,,我也不好再找賣家理論,?!彪m然只花了100多塊錢,,但這次交易卻讓朋友對二手交易心有余悸,“以后再也不敢輕易買二手貨了”,。
除了買到瑕疵商品外,,二手交易還有可能會買到偽劣商品。筆者最近聽到了另一個案例,,買家在一個二手交易平臺上搜到了一個標注是九成新的電腦,,因為是同城,買家與賣家聯(lián)系后,,就相約見面,進行了線下交易,。拿回家用了一段時間后電腦出現(xiàn)問題,,再也開不了機了,拿去維修中心一看,,才知道這是一臺翻新機,不僅價格不值那么多,,還存在爆炸風險,。因為是線下交易,,很難再找賣家維權(quán),,買家只能吃了這個啞巴虧,。
時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二手交易,,或把自己的閑置物品推上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或熱衷于在各類網(wǎng)站,、APP上四處搜羅,,試圖找到物美價廉的二手商品,。然而,二手交易雖然便捷,、實惠,可交易時暗藏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一位經(jīng)常使用二手交易平臺的賣家就提到,,自己每次在添加描述的時候,,商品的品牌、材質(zhì),、新舊程度都可以隨意填寫。網(wǎng)絡交易難以看到現(xiàn)貨,,即使是線下交易,,也要在交貨時靠買方自己識別商品品質(zhì),,給買方增加了不少難題。雖然,,買家可以在購買后添加評價,,但考慮到閑置物品并非批量生產(chǎn)的商品,,對單一物品的評價也很難運用到其他物品中,,對賣家的影響并不大。
因此,,在個人對個人的二手交易中,個人信用十分重要,。在諸如“閑魚”類的二手交易平臺上,,雖然引入了芝麻信用,、淘寶等級等賣家信用標志,,但這并非強制性的,,還有很多賣家的信用程度難以判別,。如果能夠參考淘寶運營方式,,對賣方整體的描述、服務,、信用等做出綜合性的打分,,或許會更方便消費者辨別賣方的信用程度,。二手交易變得更加透明、規(guī)范,,方能走得更遠。
(責編:楊茗涵(實習生),、喬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