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9月2日電(記者王井懷)“黃瓤西瓜按個賣,,六種谷子種起來,,大個香瓜地里長,,你當農(nóng)夫,,我賺外快,?!?/p>
從今年開始,,在山西省懷仁縣朝陽村,,一場“農(nóng)田里的革命”悄悄拉開大幕。地還是那塊地,,人還是那村人,,只因為思路變了,地里就長出了新鮮玩意兒,,黃瓤西瓜就是其中之一,。
帶來轉(zhuǎn)變的是村里新來的第一書記潘海江。今年49歲的潘海江是懷仁縣委黨校的一名老師,。去年9月他來到這個號稱全縣最小村的朝陽村時,,村里140多人大部分外出打工了,,剩下的50來人要么年紀大,要么身體殘疾,。53歲的村支書算是村里的“年輕人”,。
“打仗得兵強馬壯,村里這群老頭老太太們咋能致富,?”潘海江犯了愁,。思來想去,只能走小而精的路子,,“種些新玩意,!”
在晉北一帶的農(nóng)村,農(nóng)民家家戶戶種玉米,,到處是玉米“青紗帳”,。但玉米不值錢,農(nóng)民辛苦一年,,1畝地只能掙個兩三百元,。
今年春天,潘海江跑到縣種子站,,精心挑了一批“寶貝”,,全是當?shù)厣儆械霓r(nóng)作物新品種,“要適合晉北氣候,、又能賣錢,。”他邊挑種子邊嘟囔,。
種子選好了,,說服村里人種又是難事。潘海江是農(nóng)村長大的,,知道村里上歲數(shù)的人是真倔,。于是潘海江想了個辦法,自己掏5萬元,,18戶村民每戶入股1000元,,共同成立專業(yè)合作社。村民每年保底分紅500元,,上不封頂,。“有了兜底,,村民就大膽了,。”
于是,這個秋天,,朝陽村的地里長出了五花八門的好東西,。先是黃瓤西瓜?!斑@種瓜,,水性大,含糖量低,,是西瓜中的‘清香型’,,我們專門賣給‘三高’人群吃?!保叮硽q的老漢秦貴兵笑哈哈地說,“兩個一禮盒,,賣60塊錢,。”
西瓜地旁,,潘海江一口氣種了6種谷子,,每種都有說道:“8311”“沁州黃”兩個品種容易煮熟、入口綿甜,,適合上班族做早餐,;“張雜13號”產(chǎn)量大;“晉谷40”含糖量高,、含油量高,;紅谷子、黑谷子色澤好,,而且黑谷子含硒,,對人身體好。
“今年是試種,,看看哪個品種適合這里的氣候,,哪種市場銷路好,明年打算再大面積推廣,?!迸撕=南敕ê軐嶋H。
今年大面積上市的是當?shù)匾郧昂苌俜N的香瓜,,種了不到1畝,,就賣出1萬多元錢。村支書馬富平數(shù)錢時傻了眼:“老天爺啊,,1畝小香瓜,,就頂上了10畝玉米啊!”
在拾掇土坷垃的同時,,潘海江還搞起了“一日農(nóng)夫”,,吸引附近城市的上班族來村里鋤草、種地,,認領瓜果,。“五一前后,,一天就來了100多人,,比村里人都多?!瘪R富平高興地說,,以后村里也能搞搞農(nóng)家樂,掙外快了,。
“不是種地不賺錢,,是以前的種法不賺錢?!泵α艘荒甑呐撕=钣懈杏|,,只要大膽試,踏實干,,面向市場調(diào)結(jié)構,,地里也能種出“金疙瘩”,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