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檢查”山雨欲來 囤地房企日子不好過
業(yè)內人士稱,,企業(yè)之所以囤地是因為預期后續(xù)土地會升值
近日,,有關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稱,“國土資源部將在房地產市場熱點城市開展住宅用地出讓合同執(zhí)行情況大檢查,,以期推動房地產開發(fā)商按合同約定開工,、竣工,。”
雖然并未透露哪些城市會被列入這次大檢查中,,但在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看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及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應該會在大檢查名單中。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7年8月30日,全國賣地最多的50個大城市,,合計賣地金額刷新歷史記錄達19671億元,,同比上漲達到了34.3%。其中,,北京賣地金額最多約為1639億元,,杭州、南京緊隨其后,,分別約為1197億元和1163億元,。另有包括重慶、武漢,、蘇州,、廣州、合肥,、天津,、鄭州、上海,、佛山,、濟南等10個城市賣地超過500億元。整體來看,,累計共有33個城市賣地金額超過200億元,。值得關注的是,在上述50個大城市中,,有18個城市賣地金額同比翻倍,。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各地樓市調控政策明顯收緊,,針對土地價格的調控層出不窮,,限價、增加持有等政策非常多,,抑制了土地市場的溢價率,,但房企依然積極拿地。雖然房地產市場已明顯降溫,,但房企因為2016年銷售樂觀,,目前補庫存積極性依然非常高。隨著調控轉向土地市場,,之前部分企業(yè)獲得的高價地很可能面臨入市難題,。
業(yè)內人士認為,如果在以往,,開放商可能會選擇將此類高價地通過延遲開工,、竣工的方式來降低高價入市風險,,但若此次國土資源部對于房地產熱點城市開展住宅用地出讓合同執(zhí)行情況大檢查能夠落實到位,預計會對這類“囤地”企業(yè)造成較大沖擊,。
SOHO中國董事局主席潘石屹曾表示,,企業(yè)之所以囤地是因為預期后續(xù)土地會升值,而其預期的最大原因就是來自于開發(fā)商對于未來兩年土地供應不足的預判,。
但從現(xiàn)階段來看,,隨著本輪調控逐漸從需求端轉向供給端,已有多個熱點城市陸續(xù)下發(fā)“十三五”期間住房發(fā)展規(guī)劃,,明確未來三年至五年將大量增加土地供應,。
一位地產行業(yè)分析師告訴記者,“十三五”期間是建立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的關鍵時期,,其中土地供應又是重中之重,,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未來樓市的走向。隨著日后熱點城市土地供應的大幅增加,,一方面將緩解當前熱點城市供需緊張的局面,,另一方面也能逐步扭轉房價持續(xù)看漲的市場預期,助力樓市降溫,。(見習記者 杜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