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更加穩(wěn)定的全球金融體系正在形成
如今全球1/4以上的股票由外國投資者持有,,而2000年這一比例僅為17%,。至2016年外國投資者持有全球31%的債券,遠高于2000年的18%,。而自金融危機以來,,這些資產和負債的規(guī)模一直在下降。
雖然外國投資股票仍高度集中在少數發(fā)達經濟體,,但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其中,。發(fā)達經濟體和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一體化程度最高,美國,、盧森堡,、英國、荷蘭和德國名列榜首,。與此同時,,發(fā)展中國家正越來越多地融入全球金融體系,過去十年發(fā)展中國家在外國投資資產總額中所占份額從8%升至14%,。
在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金融連通性指數金融連通性排名(Financial Connectedness Ranking)中,,中國從2005年的第16位上升至2015年的第8位。2016年進入中國的外國銀行貸款總量,、外國直接投資,、證券投資組合和債券投資總額達3.4萬億美元,超過了中國央行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轉變,。
新時代的金融全球化具有更強的穩(wěn)定性,。一方面,,外國直接投資(FDI)和股本流動,在年度資本流動總額中所占的份額比金融危機前高得多,,從2007年的36%上升到2016年的69%,。這對維持金融業(yè)的穩(wěn)定性來說是個利好,因為外國直接投資是目前最不容易波動的資本流動類型,,而跨境貸款是最不穩(wěn)定的,。
另一方面,當前全球金融和資本賬戶失衡的占比,,已從2007年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2.5%下降到2016年的1.7%,。這降低了可能引發(fā)金融危機的潛在風險。更引人注目的是美國巨額赤字和中國盈余的下降,。發(fā)展中國家十年來首次成為外國資本流動的凈接受者,。世界各地的銀行擁有更大的資本和流動性緩沖,以抵消未來的損失,,多數跨國銀行也建立了更強的風險管理系統(tǒng),。
C 發(fā)展中國家對外金融業(yè)務不斷增長
金磚銀行高效起步
與歐美發(fā)達國家的縮減趨勢相反,2015年7月開業(yè),、“金磚五國”各占20%股份的金磚國家新開發(fā)銀行(New Development Bank,,NDB)作為首家由新興市場國家自主成立并主導的國際多邊開發(fā)銀行,兩年來已累計支持了11個項目,,總金額超過30億美元,,其中中國4個、印度3個,、俄羅斯2個,,南非和巴西各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