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4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官方多次申明: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在事關國計民生的金融領域,,中國正以行動證明自己“說話算數(shù)”,。
改革開放以來,金融業(yè)逐漸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2016年,,中國金融業(yè)增加值占GDP比重達8.35%,超越美國,、英國等傳統(tǒng)發(fā)達國家,,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金融大國,。
近年來,開放道路上一個個扎實的腳印,,讓中國金融業(yè)愈發(fā)具有“國際范兒”,。
201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2017年,,歐洲央行增加等值5億歐元的人民幣外匯儲備;2018年,,中國A股將正式進入明晟(MSCI)指數(shù),。中國正成長為國際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之錨”。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原副總裁朱民表示,,過去兩年中國金融開放政策和市場波動外溢影響增大,國際金融市場一致認為中國的地位正逐漸提高,,作用不斷放大,。“中國經濟金融越來越成為國際金融的一個主要力量,,對國際金融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
朱民尤其提到中國發(fā)起的“一帶一路”倡議,。他向記者表示,,在該倡議中,金融是重要部分,。例如,,相關方可建立涉及銀行、股票,、保險市場的金融網絡,,搭建監(jiān)管機構溝通交流平臺,構筑監(jiān)管制度建設合作機制等,。這將進一步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并鞏固中國金融的國際地位。
不過,,在開放的大背景下,,亦有聲音主張對金融業(yè)進行保護,暫緩參與國際競爭,。對此,,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曾公開強調,各國經驗,,包括中國自身經驗都表明,,保護易導致懶惰,、財務軟約束、尋租等問題,,反而使競爭力更弱,,損害行業(yè)發(fā)展,市場和機構不健康,、不穩(wěn)定,。
“金融開放還有可能幫助我們部分釋放風險?!北本┐髮W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指出,,以往中國金融資源集中在個別部門,由于開放不夠,,市場機制亦未能發(fā)揮足夠作用,,造成風險有所聚集。有序開放將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強化市場紀律,、弱化道德風險,使金融資源和風險分散化,。
中國高層對金融開放的態(tài)度一以貫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指出,擴大金融業(yè)對外開放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方面,。要合理安排開放順序,,對有利于保護消費者權益、有利于增強金融有序競爭,、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的領域要加快推進,。
對于金融開放的下一步路徑,,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發(fā)布的一份報告建議,,相關政策應重視平衡效率與穩(wěn)定,制定與當前經濟現(xiàn)實相適應的理念與策略,。例如,,在積極推動資本項目開放的同時,也應考慮設立適度,、臨時性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機制,,支持金融穩(wěn)定與貨幣政策獨立性等,。
對此,CF40高級研究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分析稱,,在未來人民幣走向浮動匯率的背景下,宏觀調控應淡化國際收支平衡目標,,將主導權交給市場,。同時要促進資本項目可兌換、服務貿易投資便利化,,將監(jiān)管重點從事前轉向事中,、事后,回歸市場監(jiān)管,。
他進一步指出,,與此同時官方也要完善政策工具,保留逆周期調控等宏觀審慎管理工具,。但跨境資本流動管理不能取代必要的改革和調整,,而是要為未來更多改革調整措施爭取時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