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迎接以人民為中心的權(quán)利法典
5月22日,首都北京,,人民大會堂,。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現(xiàn)場,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guān)于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議案,。
婚姻,、住房、隱私,、繼承……民法標注著每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每一項權(quán)利,。如今,這部“民事權(quán)利的宣言書”,,正緩緩向14億中國人民翻啟書頁,。中國人孜孜以求的“民法典夢”,已然咫尺可見,。
黑龍江龍電律師事務(wù)所主任李亞蘭代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們有幸對這部彰顯時代特色的民法典草案進行審議表決,我們一定不負時代,、不負人民,。”
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代表在認真聽會。新華社發(fā)
五次啟動,,幾代人念茲在茲的“民法典夢”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成文法的傳統(tǒng),。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的“民法典夢”一刻不曾斷絕。從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專班起草民法典算起,,我國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先后4次啟動民法典起草工作,,但都因立法條件還不具備而被擱置。幾十年來,,制定一部中國人自己的民法典,,一直占據(jù)著立法工作者、法學家們心愿清單的“C位”,。
20世紀80年代,,我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快馬加鞭,人民生活日新月異,,社會變革之快使制定一部體系完整的民法典存在現(xiàn)實困難,。因此,立法機關(guān)采取“改批發(fā)為零售”“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即首先制定一批社會生活急需的民事單行法,,待時機成熟,再考慮制定民法典,。談到這段歷史,,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原副主任張春生表示:“這是一個有創(chuàng)意的方案。它既繞開了制定民法典這座當時難以攀登的大山,,又補上了一個個單行法的漏洞,,解決了一個兩難問題?!弊鳛楫斈昝穹ㄍ▌t起草工作的親歷者,,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也說,如果不是采用“零售”這種經(jīng)驗主義的辦法,,恐怕到今天民法典仍然會是一張白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