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為超大城市的北京已在垃圾分類路上摸索了多年。分類標準多次變更,,從兩分法到三分法,,再到如今的“廚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分法,,北京市垃圾分類推進歷程幾經坎坷,一輪又一輪轟轟烈烈的行動幾乎皆因前端分類意識不足,、后端處理設施缺位而終結,。
4月21日,一位來自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的內部人士徐向輝(化名)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實際上,,前一輪北京在推垃圾分類的時候,某種程度上講,,確實走得過快,,后端建設有點跟不上?!?/p>
究竟怎樣才能持久推行,?數(shù)年來,這是對垃圾分類工作的“靈魂拷問”,。
與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北京歷次垃圾分類試點不同,,此次立法的強制性約束,,將成為一大特點。這和其他已在去年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的城市一樣,,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變革,。
準備仍在進行
在《條例》實施之前,北京市為這場垃圾分類大考所做的準備一直沒有停過,。
徐向輝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我們成立了垃圾分類市級專班,各項準備工作都在緊鑼密鼓持續(xù)進行,,比如桶車對接,、人員培訓等都在逐步開展??傮w上準備的還是可以的,。”
他說:“最近有的社區(qū)更換了有分類標識的新垃圾桶,,雖然比我們最開始的計劃要滯后很多,,但現(xiàn)在確實在往前趕,有的線下入戶宣傳,,也有受疫情影響,,選擇網上講座、開網課等,,借助抖音、微博進行宣講,。實際上也烘托了氣氛,。”
一位昌平區(qū)的物業(yè)主管說,,“去年就接到通知,,更換了垃圾桶,都帶有分類標示,。但由于沒有監(jiān)督,,垃圾分類實施效果不太理想?!?/p>
“不過,,今年5月1日之后,我們會安排專人盯著,,引導業(yè)主分類投放,。至于罰款到沒聽說,我們更多的是提示提醒,,關鍵是業(yè)主要做好準備,,主動參與進來,。”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