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揭秘世園會“紅樹林”移居路
▲百年榕樹
用蠔殼營造的海洋環(huán)境讓紅樹林得以“安居”
枯木制成的長頸鹿“莫莉和她的一家人”。甘南攝
植物醫(yī)生每天在場館“巡診”,。甘南攝
開場白
本月底,,最高級別國際園藝博覽會——2019年北京世園會將在延慶長城腳下、媯水河畔揭開面紗,。逛哪兒,?看什么,?是市民最關心的,。在世園會的核心景區(qū),有四大主場館——中國館,、國際館,、生活體驗館、植物館,。從今天開始,,本報帶您走進核心景區(qū),提前探營“四館”,,“劇透”這四大主場館的看點和亮點,。
帶您轉(zhuǎn)一圈
五大展區(qū)熱帶風情撲面
植物館可以說是四大主場館中最“熱”的場館,這個建筑面積約1萬平方米的場館是北京世園會中唯一一個熱帶植物館,,匯集了一千多種2萬多株熱帶植物,。
靠近植物館的時候,一定會先被它獨特的外觀感染,,走近看,,場館屋頂?shù)乃闹埽植贾L短不一,、垂直向下的鋼管,,但如果把視線拉遠一點,就能很快感受到設計師的理念——升起的地平線,。原來,,設計師以植物根系為靈感,用3156根空心鋼管模擬地平線以下植物豐富的根系,,以表達植物原本隱藏于地下的強大生命力,。
植物館共分四層,一層設有紅樹林數(shù)字體驗廳和熱帶植物溫室,;二層為多功能廳,,會期用于舉辦各類主題展覽,、企業(yè)發(fā)布和會議論壇活動;三層為企業(yè)品牌展示廳,;四層的屋頂平臺設有中信自然書店,、華大基因植物實驗室以及屋頂花園等。
走進植物溫室,,熱帶風情撲面而來,,雙眼所及之處,幾乎全是綠色,。植物館分“逆境求生區(qū)”,、“植物大戰(zhàn)區(qū)”、“萬里長征區(qū)”,、“億年足跡區(qū)”,、“變身大法區(qū)”五大展區(qū),從南方專程“移民”北上的紅樹林將展現(xiàn)植物如何“逆境求生”,;植物雖然不能跑,,但它們遇到危險時不會坐以待斃,食蟲草等小型吃蟲植物將展現(xiàn)植物與動物之間的“戰(zhàn)爭”,;珍貴的海椰子將告訴游客它的種子如何靠堅硬的殼漂洋過海,、萬里長征;從霸王龍時期就存在的蕨類植物將展現(xiàn)植物億萬年來的進化史,;來自非洲的彌勒樹是植物界的駱駝,,它將用大“肚子”告訴游客在缺水的非洲如何改變自己的身體,用儲水的方式尋求生存,。
哪些值得看
蠔殼加海鹽模擬“家”環(huán)境
紅樹林“移民”路真不易
走進植物溫室的正門,,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個透明水池,,池內(nèi)有樹有魚,、有沙有蝦,甚至還會聞到一股海洋特有的味道,。在水面上茁壯生長,,在水面以下裸露根系的,就是紅樹林,。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紅樹林是南方沿海才能見到的植物,而北京世園會植物館將首次在北方溫室營造紅樹林生長環(huán)境,。從南方海邊移栽部分紅樹林植株,,將展現(xiàn)它們適應海潮漲落演化出的胎生、支柱根、泌鹽等特征,,展示它們作為海岸衛(wèi)士和地球之“肺”的生態(tài)功能,。
幫助紅樹林“移民”十分不易,甚至可以用艱難來形容,。植物館溫室和景觀總負責人賀穎告訴記者,,相比植物溫室內(nèi)的其他植物,紅樹林是較晚入駐場館的植物,,因為它在運輸過程中很容易因為氣溫和環(huán)境的突變而受損或死亡,,所以需要等天氣轉(zhuǎn)暖后才能運輸。因此,,植物溫室內(nèi)的3處紅樹林展示區(qū)的植物都是上個月才正式“移民”的,。
運輸過程也十分曲折。在這批紅樹林中,,最短的2米,,最長的4米,“它們可不是坐著飛機幾個小時就能飛過來的,?!辟R穎說,,“這些紅樹林要先從海中斷根挖出,,看看拿到陸地上它們能不能適應,如果適應了,,就馬上用恒溫15攝氏度的保溫箱裝箱,,坐著運輸車從深圳出發(fā),經(jīng)過3天的路程,,才能抵達北京,。”為了讓“移民”后的紅樹林適應并順利生長,,還需要給它營造“家”的氛圍,。紅樹林的“家”在海洋,植物溫室就要營造海洋的環(huán)境,,沙子并不理想,,一方面可能含有對植物不利的微生物,另一方面在水中容易起泥,,不能清晰地展示紅樹林的根系效果,,“所以在專家的建議下,我們選了蠔殼,?!辟R穎說,蠔殼含海水自然生成的微元素群,,再補充特制的海鹽,,就能制成紅樹林賴以生存的“海水”了,。
“海水”有了,溫度也要具備,。在植物溫室的地下,,有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支持紅樹林以及其他熱帶植物的生長,這里有凈化循環(huán)系統(tǒng),,它不僅可以凈化“海水”,,還可以營造潮起潮落的效果;這里還有控溫系統(tǒng),,讓室溫始終保持在15攝氏度以上,,濕度達到熱帶植物所需的濕度,這樣才能讓它們識別出植物溫室是“家鄉(xiāng)”,,它們才能得以“安居”,。
如今,3個紅樹林觀賞池已經(jīng)鋪上了數(shù)噸蠔殼,,正式開幕之后,,工作人員會在蠔殼之上再覆蓋一層細沙,引入小魚小蝦,,配以燈光的營造,,為來自全世界的游客展示唯一在北方生存的紅樹林。
除了紅樹林實物展示,,植物館的一層還有一個由日本藝術團隊teamLab打造的沉浸式數(shù)字藝術裝置展覽,。這里將用一種沉浸式的體驗方式,讓游客感受更具象的紅樹,、沙灘,、水母等。賀穎介紹,,展廳共架設了100多臺投影機,,是目前世界上投影數(shù)量最多、呈現(xiàn)效果最好的沉浸式數(shù)字體驗館,,游客只要走進這里,,揮揮手、動動腳,,身邊的小魚小蝦就會跟游客互動,,趣味十足。
長頸鹿莫莉和她的一家人
10噸枯木組成世界最大枯木動物雕塑
從植物溫室內(nèi)的弧形步道攀爬至頂層,,便可一眼看見東南角屹立的龐然大物——“莫莉和她的一家人”,。這是一組枯木雕塑藝術作品,出自英國藝術家詹姆斯·多蘭·韋伯之手,這是他為2019年北京世園會植物館專門創(chuàng)作的作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枯木動物雕塑,。這組裝置高10米,由小長頸鹿,、公長頸鹿,、母長頸鹿和金屬樹四部分組成,設計師為小長頸鹿起名莫莉,,所以這組作品也就得名“莫莉和她的一家人”,。
枯木來自菲律賓,是當?shù)厝丝撤ズ鬀]來得及運走被沖入海水的木頭,,30年前,,詹姆斯偶然在菲律賓發(fā)現(xiàn)了這種木頭,并發(fā)現(xiàn)可以用于藝術創(chuàng)作,。于是就常年收集,,并用這種已枯死的木頭制作動物雕塑,呼吁人類珍視森林和植物,、愛惜地球資源,。
仔細觀察,三只長頸鹿無論是體態(tài)還是表情都栩栩如生,,“這三只長頸鹿總共用了10噸左右的枯木材料,。”植物館館長助理伍薔告訴記者,,長頸鹿的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是沒有經(jīng)過打磨的枯木原態(tài),,“所以你看長頸鹿身體的紋路,、下頜的弧度,能表現(xiàn)這些細節(jié)的枯木都非常難找,?!蔽樗N說。
除了三只長頸鹿,,這組藝術作品中還有一棵金屬樹,。“其實一開始并沒有這棵樹,,長頸鹿站起來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這是整個植物館的制高點,高達23.5米,,它們又是木質(zhì)的,,如果遭到雷擊,后果不堪設想?!彼?,這棵金屬樹不僅是一個裝飾,還是一根避雷針,。在計算好角度和高度之后,,這棵比“莫莉爸爸”還要高出兩米的鋼制金屬樹就應運而生了。
觀展解碼
百歲云南“老爺爺”
北京如何安家,?
如果在植物溫室行走,,一定會發(fā)現(xiàn)在場館中央的那棵青果榕,它是全場最高,、年紀最大的植物,,被工作人員親切地稱為“老爺爺”。這棵今年近100歲的老榕樹來自云南西雙版納,,為了讓它能提前適應植物溫室的氣候,,在世園會開幕之后向游客展示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年10月,,“老爺爺”就被運了過來,。“我們可以驕傲地說,,現(xiàn)在你看到的‘老爺爺’的每一片葉子,,都是在這里長出來的?!辟R穎說,。
“老爺爺”的“上京路”比紅樹林要復雜多了?!捌鋵嵁敃r很多機構都看上了這棵樹,,但是很多人都不敢要?!辟R穎告訴記者,,這棵百歲老榕樹的根系太龐大了,而且生長出很多板狀根,?!鞍鍫罡喈斢跇涞摹取螛涓?,抵御大風等惡劣天氣,,所以特別粗?!绷硗?,“老爺爺”的樹冠也非常茂密,,“是咱們現(xiàn)在看到的樹冠的五六倍那么大?!?/p>
如果連根帶冠一起運輸,,既不好運,又可能對樹造成傷害,。植物館的工作人員為了研究如何將“老爺爺”運到北京,,就接連去找云南的苗圃和施工單位談過好幾次。最后,,施工單位將樹冠上的枝干和葉子全部砍掉,,只留下主要的根系,養(yǎng)了半個月,,每天觀察,,直到樹木適應了斷根之后的狀態(tài),才包裹起來,。最后,,工作人員調(diào)來運輸車,花了整整一周的時間,,才從云南運到北京,。
“老爺爺”入駐場館的時間已經(jīng)是北京的秋天了,這對于這么大歲數(shù)的南方老榕樹來說,,氣溫偏低是個風險,。于是,工作人員用腳手架給它搭了一個“雅間”,,動用幾十臺暖風機,,配合著營養(yǎng)液“吊瓶”,為它取暖,。入冬之后,,讓“老爺爺”別受凍是場館所有工作人員最關心的事兒,“深夜一兩點,,我們怕‘老爺爺’凍著,,很多人穿著最厚的羽絨服,盯著溫度計,,直到溫度上來了,才敢去睡,?!本瓦@樣,在工作人員的悉心守護下,,“老爺爺”漸漸恢復了精神,,枝干開始發(fā)芽,。“你知道,,當它開始長葉子的時候,,我們有多興奮嗎,都在喊:‘老爺爺’活過來了,?!?/p>
兩萬株熱帶植物
如何“打針看病”?
在植物館里,,有一支五六個人組成的團隊,,每天一早,他們就會出現(xiàn)在植物溫室里,。他們手持照相機或者手機,,迅速分散,各自認領一片區(qū)域,,開始用雙眼認真地掃視著那個區(qū)域的植物,,時而動手翻看一下葉片,時而舉起相機咔嚓拍照,。他們是來自萬創(chuàng)青綠環(huán)境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員,,也是場館內(nèi)所有植物的“醫(yī)生”。
魏飛就是其中一位“植物醫(yī)生”,,別看小伙子年紀輕輕,,已經(jīng)有了不少給植物看病的經(jīng)驗。每天一進館,,他就會立刻放慢腳步,,雙眼鎖定步道旁的植物,挨個兒仔細查看,,“葉子有沒有生病,,長沒長蟲子,有沒有異常的斑點,,養(yǎng)護工在澆水和修剪上有沒有問題,,這些都要靠雙眼發(fā)現(xiàn),我們還經(jīng)常要小心踩著土爬到坡上去看,?!蔽猴w笑言,他們不僅眼神兒要好,,身手也要好,。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他們就會立刻拍照,,拿回辦公室會診“病情”,,建立“病歷”,,“開方抓藥”?!捌鋵嵢绻参镉胁“Y出現(xiàn),,從整體狀態(tài)就能察覺了?!弊詮闹参飩冮_始入駐場館,,細心的“植物醫(yī)生”們就開始了每天“出診”的工作。截至目前已經(jīng)為不少植物看過病,,他們甚至在場館內(nèi)的爬坡步道上發(fā)現(xiàn)了特別小的蚜蟲,,及時遏制了“病情”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