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上海臨港的上海南港碼頭,新出廠的汽車等待裝船轉運(6月27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方喆攝
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 題:開放中國——70年中國面貌變遷述評之九
新華社記者于佳欣、何欣榮,、王雨蕭
這是2018年中國的一組數據——
1分鐘,,中國進出口約5700萬元;
1小時,,全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yè)近7家,;
1天,全國對外直接投資3.92億美元,;
開放的中國,,每一刻都在發(fā)生巨大改變。
70年,,兩萬多天,,人類歷史長河的短暫一瞬,從封閉半封閉走向全方位開放的中國,,卻實現偉大歷史性轉折,,創(chuàng)造了令世界驚訝的中國奇跡。
穿越70年時光隧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放的中國必將續(xù)寫新的傳奇。
輪船靠泊在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qū)曹妃甸片區(qū)內的文豐碼頭裝卸貨物(8月27日無人機拍攝),。當日,,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qū)曹妃甸片區(qū)揭牌。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開放,,標注發(fā)展高度
2019年6月,,一輛即將出口巴西圣保羅的城軌車輛,在中車四方正式下線,。
這輛為當地“量身定制”的列車,,將裝備南美洲第一條機場線,。“列車專門安裝了計數傳感器,,將讓車輛調度和線路運營管理更‘聰明’,。”中車四方主任設計師牟曉莎說,。
如今,,以高鐵為代表的中國自主研發(fā)創(chuàng)新的高技術設備,出現在世界越來越多角落,,成為享譽全球的一張金名片,。
然而,在上世紀60年代,,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只能通過出口大米、煤炭等初級產品,,來換取橡膠等急需物資,。
從“賣大米”到“賣高鐵”,70年中國外貿規(guī)模從1950年的11.3億美元發(fā)展到2018年的46000億美元,,增長超過4000倍,不僅實現了量的飛躍,,更實現了質的提升,。
外貿變遷只是中國開放發(fā)展的一個縮影。70年,,開放中國迸發(fā)出神奇力量,,讓神州大地風云激蕩,變化滄海桑田,。
幾年前,,美國一位名叫薩拉的記者寫了一本書——《沒有“中國制造”的一年》。書里記錄,,她曾嘗試一年不買“中國制造”會怎樣,,結果,從牙刷,、刀片,、玩具,到服裝,、鞋襪,、電器,想找到“中國制造”的替代品,,著實困難,,最后不得不放棄試驗,。
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鏈條中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各個國家都活躍著中國制造,、中國裝備、中國建造,、中國技術的身影……開放的中國發(fā)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潮涌東方,,開放以興,。
7月23日無人機拍攝的位于上海臨港產業(yè)區(qū)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新華社記者丁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