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良的高祖王瀚,,曾經(jīng)籌糧捐錢,支援駐扎在紅堡子村的紅軍,,留下“開門迎紅軍”的佳話,。受祖上紅色家風和善行義舉的熏陶,王東良自1996年開始收集紅軍遺物,,再現(xiàn)“紅色記憶”,,傳承延綿不絕的紅色精神。
從會寧縣城驅(qū)車一個多小時,,就來到了郭城驛鎮(zhèn)紅堡子村,,王東良、王琳夫婦自籌資金建設(shè)的會州博物館便坐落于此,。這座占地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的會州博物館,從一器一物攢起,、從一磚一瓦建起,,如今藏品已達1萬余件(套)、圖書雜志10萬余冊,,成為一座集農(nóng)家書屋,、博物館、紀念館,、美術(shù)館,、文化館、中華傳統(tǒng)文化講習堂等于一體的綜合性鄉(xiāng)村文化大院,。
自2010年成立以來,,會州博物館免費向當?shù)厝罕姾屯獾赜慰烷_放,年參觀人數(shù)達到5萬多人次,,2016年底被列入甘肅省首批文化遺產(chǎn)“歷史再現(xiàn)”工程示范性博物館之一,。“未來有機會我們還打算擴大規(guī)模,,把這里打造成老百姓的‘精神家園’,。”會州博物館館長王琳說,。
豐富形式,,講好紅色故事
歡聲笑語,掌聲陣陣,,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內(nèi)一處主題為“會寧會師聯(lián)歡會”的實景呈現(xiàn),,讓人身臨其境,。
“二萬五千里長征,經(jīng)歷11省險阻與山河,,鐵的意志,,血的犧牲,換得偉大的會合,?!蓖高^現(xiàn)代化的聲光電設(shè)備,紅軍三大主力會合歌被反復高唱,。聽,,那是勝利的歡悅、精神的節(jié)拍,,也是穿越時空的召喚,。
傳承偉大的長征精神,創(chuàng)新多樣的傳播方式,,是時代賦予的使命和機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開通“會寧大會師”“圣地之花”快手、抖音賬號,,入駐頭條號等平臺,,與“會寧大會師”微信公眾號同步運營,。線下有序組織觀展,,線上突破時空限制,,科技讓歷史再次活現(xiàn),讓會師故事,、長征故事傳播得既生動又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