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足12平方米的窯洞里,一面土炕幾乎占去三分之一的空間,;兩張八仙桌拼起來的會議桌旁圍著六條長凳,。駐足舊址,85歲的黨史專家王志厚引用毛澤東在會議期間給彭德懷的電文:“這真是一次很好的討論,?!蓖踔竞裾f,毛澤東所說的“很好”,,不僅指會議的成果,,也是對“嚴肅、激烈,、真誠”的會議氣氛有感而發(fā),。
強大、高效的執(zhí)行力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迅速走向壯大的又一利器,。瓦窯堡會議決定成立白區(qū)工作委員會,,主攻圍困陜北的國民黨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此后短短半年多,,幾乎每個月,,三方都分別有關鍵人物的秘密會談。其中最著名的當屬1936年4月9日周恩來與張學良的延安之約,。陜西省黨史研究會副會長袁武振說,,在這次長達6小時的歷史性會談中,雙方達成了“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的共識,。因此,,進入1936年秋天后,紅軍,、東北軍,、十七路軍之間在“共同抗日”的旗幟下,已經初步形成了“三位一體”的局面,,并著手醞釀發(fā)動“西北大聯合”,。“這些都為1936年12月的‘西安事變’的發(fā)生,、和平解決并最終形成國共合作的全面抗戰(zhàn)大局奠定了基礎,。”
延河寶塔——中流砥柱圣地熱土
“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棗園,、楊家?guī)X、王家坪……穿行在鱗次櫛比的延安革命舊址之間,,詩人賀敬之那首魂牽夢縈之作將記者的思緒帶到激情燃燒的崢嶸歲月,。位于鳳凰山麓半坡的一棟窯洞式四合院,,是1936年12月18日中共和平接管延安后,,毛澤東的第一個落腳處。著名的《矛盾論》《實踐論》和《論持久戰(zhàn)》等著作都誕生在這里,。舊址講解員說,,收錄在《毛選》前四卷中的140多篇文章中,有112篇在延安完成,,其中16篇寫于鳳凰山麓,。在毛澤東和黨中央一系列理論創(chuàng)新的指導下,延安在民族抗戰(zhàn)中“中流砥柱”的地位日益凸顯,。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陜北紅軍先后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十八集團軍開赴抗日前線,、挺進敵后,,放手發(fā)動群眾,建立抗日根據地,,開展獨立自主游擊戰(zhàn)爭,。在抗日前線,八路軍浴血奮戰(zhàn),,平型關大捷,、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雁門關大捷、百團大戰(zhàn)……捷報頻傳,,振奮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