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末,袁隆平在觀察兩系法雜交晚稻的生長情況(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殷菊生攝
新華社長沙12月19日電(記者周勉,、袁汝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常常說起自己的兩個夢——“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1953年,,從西南農學院遺傳育種專業(yè)畢業(yè)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工作。
“作為新中國培育出來的第一代學農大學生,,我下定決心要解決糧食增產問題,,不讓老百姓挨餓?!?/p>
1956年,,袁隆平帶著學生們開始了農學實驗。幾年時間,,袁隆平發(fā)現水稻中有一些雜交組合有優(yōu)勢,,并認定這是提高水稻產量的重要途徑。
在廣西桂林市灌陽縣黃關鎮(zhèn)聯(lián)德村袁隆平超級稻第四期攻關示范片,,袁隆平在查看水稻生長情況(2013年8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陸波岸攝
1966年,袁隆平發(fā)表了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這篇論文,,拉開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1973年,,在第二次全國雜交水稻科研協(xié)作會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雜交優(yōu)勢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