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12月19日電(記者周勉,、袁汝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常常說起自己的兩個夢——“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1953年,,從西南農學院遺傳育種專業(yè)畢業(yè)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工作,。
“作為新中國培育出來的第一代學農大學生,,我下定決心要解決糧食增產問題,,不讓老百姓挨餓,?!?/p>
1956年,袁隆平帶著學生們開始了農學實驗,。幾年時間,,袁隆平發(fā)現(xiàn)水稻中有一些雜交組合有優(yōu)勢,,并認定這是提高水稻產量的重要途徑。
1966年,,袁隆平發(fā)表了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這篇論文,拉開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1973年,,在第二次全國雜交水稻科研協(xié)作會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雜交優(yōu)勢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81年,國務院將“國家技術發(fā)明特等獎”授予以袁隆平為代表的全國秈型雜交水稻科研協(xié)作組,。
5年后,,袁隆平正式提出雜交水稻育種戰(zhàn)略:由三系法向兩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著由繁到簡但效率更高的方向發(fā)展,。
經過9年努力,兩系法獲得成功,,它保證了我國在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
1996年,農業(yè)部正式立項超級稻育種計劃,。4年后,,第一期每畝700公斤目標實現(xiàn)。隨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連跳”。
1979年4月,,雜交水稻國際學術會議上,,袁隆平宣讀了自己的論文《中國雜交水稻育種》,中國第一次將雜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經驗傳遞給世界,。
袁隆平著于1985年的《雜交水稻簡明教程》,,經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出版后,發(fā)行到40多個國家,,成為全世界雜交水稻研究和生產的指導用書,。
因為“為保障世界糧食安全和解除貧困展示了廣闊前景”,并“致力于將雜交水稻技術傳授并應用到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幾十個國家”,,2004年,,袁隆平獲得了世界糧食獎。
“發(fā)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畢生的追求和夢想?!痹∑秸f,。
原標題:浮夸之風吹歪了海水稻“網紅”海水稻最近遇上了麻煩,。海水稻是袁隆平院士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一種耐鹽堿水稻,,研發(fā)主陣地在青島。今年,,它已經開始了全國大范圍試種,。
袁隆平出席興安盟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央廣網記者 寶音 攝) 央廣網烏蘭浩特10月16日消息(記者寶音)今天上午,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內蒙古興安盟農牧業(yè)科學院正式揭牌
新華社華盛頓9月10日電(記者周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10日刊載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把一氧化二氮排放考慮在內,,水稻種植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可能比此前估計水平高出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