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暑礁軍人列隊迎接軍嫂。
軍嫂帶軍娃飛抵永暑礁探親。
北緯9°32′,,東經(jīng)112°52′,。
這是一個讓中國人倍感神圣的坐標(biāo)——永暑礁。礁上駐扎的海軍某守備部隊,,讓小小的礁盤像一根定海神針,,牢牢地立在祖國的南沙。
航向180,,航程750,。
這是一茬茬守礁官兵最熟悉的航線,自1988年駐礁以來,,沿著這條海上航路,,他們揮別大陸,告別親人,,駛向大洋深處,,捍守國土海疆。
坐標(biāo)依舊,!但永暑礁的歷史卻在2016年1月6日這天翻開了新的一頁,。隨著島礁建設(shè),如今,一條機場跑道橫臥礁上,。上午10時許,,永暑礁湛藍的天空中,兩個銀色的身影先后進入人們的視野,,兩架民航客機正載著祖國母親的問候,,首次向永暑礁飛來,結(jié)束了我國南沙島礁不通大型飛機的歷史,。
“這是軍嫂第一次飛上永暑礁,!”迎著烈日,該守備部隊干事卞自然和四級軍士長趙磊焦急而興奮地仰頭張望,,飛機上載著他們闊別多日的妻子和孩子,。
能親歷這個歷史性的時刻,當(dāng)兵十幾年,,累積守礁已達70多個月的卞自然滿臉自豪,,他說,望著藍天,,不由想起了1998年第一次軍嫂上礁的情景——
碧海藍天,,一艘銀色的拖船載著6名軍嫂駛來。這一路,,軍嫂們先坐補給艦,、再倒小拖船,一路上浪高最大達到五米,,前后歷經(jīng)60多個小時,。嫂子們一個個面色蒼白,有的已經(jīng)因暈船吐到虛脫,,還有人連續(xù)幾十個小時粒米未進,,但她們都咬牙堅持著,因為這是上級第一次安排軍嫂上島,,她們要代表所有軍嫂,,看望守在礁上的親人。
上岸后,,看著嫂子們煞白虛脫的臉,,官兵們淚流滿面;看見官兵們黑紅蛻皮的臉,,嫂子們泣不成聲,。2000年以后,上級從安全的角度考慮,,再也沒有批準(zhǔn)軍嫂登礁,。
愛人曾說,真想去你們礁上,看看到底是你苦還是我苦,?!壁w磊說,新婚后第三天,,他就上礁了,,回來后妻子頗有怨言,還特意找到了當(dāng)年上過礁的老軍嫂打聽礁上的情況,。
常年高溫,、高濕、高鹽的環(huán)境自不用說,,缺水時,每人3天僅供應(yīng)一桶水,;補給一個月后,,沒有蔬菜,大家只能啃咸菜疙瘩,;這么多人擠在巴掌大的礁盤上,,相互間話早就說完了,最后大家相見無言,、島上寂寥無聲……“聽到這些,,妻子開始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想上礁的心情也更迫切了,?!壁w磊說,“現(xiàn)在好了,,通了飛機,,以后就方便了”。
“這更是軍娃第一次踏上永暑礁,!”看著飛機越飛越低,,想著即將見面的寶貝女兒,卞自然曬得黑紅的臉上綻開了笑容,。
“女兒出生時我在守礁,,這5年來,我陪她的時間,,還沒有守礁的時間長,。”說到這,,卞自然滿是慚愧,。
而這也是大部分永暑礁人的遺憾。南沙某守備部隊副政委王守相告訴記者,幾十年來,,妻子生產(chǎn)不在身邊的官兵有100多人,;駐地小學(xué),守備部隊軍娃的家長會,,基本都是“軍嫂會”,;兒子高考報志愿,老政委盧永華卻在巡查島礁的船上,,電話也無法打回一個……
守礁20年的老工程師龔平告訴記者,,父輩的信念和執(zhí)著時刻感染著孩子們,身邊不少“礁娃”最后都選擇了去當(dāng)水兵,。龔平的兒子去年高考,,雖然沒能上軍校,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上礁來看看,,到底是什么把父親的心拴住了,?“飛機通了,這個愿望也不難實現(xiàn)了,!”望著藍天,,龔平眼中滿是希冀。
客機輕盈地滑過玉帶般的跑道,,像母親溫柔的手輕輕拂過孩子的臉龐,。機艙打開,“礁嫂”攜“礁娃”踏上島礁,,現(xiàn)場掌聲,、歡呼聲順著海風(fēng)傳遍了永暑礁的每個角落。
這一刻,,每一名官兵都更加深刻懂得了國富兵強的道理,。島礁建設(shè),讓交通難,、補給難最終寫入永暑礁的歷史,;新燈塔建成,讓過去要頂風(fēng)冒雨引導(dǎo)國際通航的“南沙點燈兵”更加安全,,讓守礁官兵用生命守護的航路更加通暢……
這一刻,,每一名官兵都更加堅定了強軍衛(wèi)國的信念。執(zhí)干戈以衛(wèi)社稷,。近30年來,,守礁官兵在小小的礁盤上砥礪打贏本領(lǐng),圓滿完成了守衛(wèi)任務(wù),,多次被南海艦隊評為“軍事訓(xùn)練一級單位”,。日新月異的礁盤,,永恒不變的國土。在強軍目標(biāo)引領(lǐng)下,,官兵們有決心誓死捍衛(wèi)每一寸國土,。
一條航線相連,從此礁不再遙遠,,路不再漫長,。離別時,守礁官兵給軍嫂軍娃們送上了一盆太陽花,,這是永暑礁的“礁花”,,那鮮紅的花朵,迎著永暑礁和平的陽光綻放得那樣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