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菲三千萬美元買張“裁決書”
菲律賓媒體泄露天機
這世上,,偏偏有人篤信“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是萬能的。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從提起申請,、組建仲裁庭、外包書記服務,,直到出臺所謂最終裁決,,都是要花錢的。這是客觀事實,。菲律賓媒體披露,,3年半來,菲律賓用納稅人的錢,,在南海仲裁案上豪擲3000萬美元,,換來一張燙手的所謂“裁決書”和許多國家的不支持。
運作 專找“吃外快”的仲裁員
2013年1月,,菲律賓選擇按《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附件七成立臨時仲裁庭的方式向位于德國漢堡的國際海洋法法庭提請仲裁,。
成立這個臨時仲裁庭,得花一筆錢,。
因為仲裁庭當時還沒有組成,,因此,得花多少錢,、錢打給誰,,都不很清楚。要想組成仲裁庭,,首先要選擇仲裁員,。按程序,菲律賓率先指派一名仲裁員,,中國也可以指派一名仲裁員,,爾后,由這兩人共同協(xié)商選擇另外三人。但中國不接受,、不參加仲裁的立場,,使得仲裁庭“湊不齊班子”。
為了推動仲裁,,國際海洋法法庭時任庭長,、日本人柳井俊二站了出來。他援引《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中的另一條條款,,自己幫中國指派了一名仲裁員,,以及剩下的三位。班子有了,,但這只是個臨時搭起的草臺班子,。
仲裁一個跨國案件需要一整套配套服務,這對于連個賬戶都沒有的臨時仲裁庭而言,,當務之急是必須找個“正規(guī)的殼”,。所以,在仲裁庭組成后的一個月內(nèi),,仲裁庭與常設(shè)仲裁法院達成了書記處服務協(xié)議,,即由常設(shè)仲裁法院“為仲裁程序提供檔案管理,并根據(jù)仲裁庭指令提供適當?shù)臅浱幏铡薄?/p>
服務內(nèi)容包括:協(xié)助查找和指定專家,;發(fā)布仲裁案的信息和發(fā)布新聞稿,;組織在海牙和平宮進行聽證等庭審;管理案件財務,,包括管理案件費用保證金,,例如支付仲裁員、專家,、技術(shù)支持人員和庭審記錄員的費用等,。
由此可以看出,南海仲裁案的仲裁開支由常設(shè)仲裁法院的書記處計算后向爭端當事方征收,,收繳后由書記處管理和分配,。熟悉這類組織運作的專業(yè)人士告訴記者,成立臨時仲裁庭這類臨時班子無非是為了讓那些“趴活兒”的法官和仲裁員們“賺點外快”,,跟聯(lián)合國,、國際法院根本不沾邊,因為國際法院等國際司法機構(gòu)里的法官是“吃餉的”,。
找吃外快的法官,而不是拿餉的法官,,是菲律賓律師團精心安排的路線,。因為那些西方大牌律師們最清楚,“趴活兒”的法官和拿“官餉”的法官是有區(qū)別的。
秘訣 花錢買的就是“身份”
常設(shè)仲裁法院算是臨時仲裁庭聘請的“大管家”,,包括財務大管家,。當然,常設(shè)仲裁法院是提供這一服務的,。
常設(shè)仲裁法院的收費標準一般是公開透明的,,也是標明在其官方網(wǎng)站上的。而且,,可以按照需要雇傭不同級別的服務人員,。
例如,一次性繳納注冊手續(xù)費2000歐元,,且不可退款,。書記、注冊相關(guān)服務的人員價目按職稱排序:秘書長250歐元/小時,,副秘書長250歐元/小時,,司法人員175歐元/小時,法律助理125歐元/小時,,文秘辦事員50歐元/小時,。
常設(shè)仲裁法院辦公地點在海牙和平宮內(nèi),與聯(lián)合國國際法院共用辦公樓,。在常設(shè)仲裁法院提供的服務項目中,,還可以租借和平宮的辦公室和聽證室。仲裁聽證室每天1000歐元,,整套辦公套件租賃費每天1750歐元,。
由此可見,聘用常設(shè)仲裁法院當書記處價格不便宜,,但卻可以“買”到很多唬人的身份,。在海牙和平宮開聽證會、用常設(shè)仲裁法院的抬頭信紙出具裁決書,、以常設(shè)仲裁法院的名義給當事國發(fā)郵件,,是一件多么能夠給自己長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