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3月28日,,中宣部在河北西柏坡舉行“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大型主題采訪活動啟動儀式。來自中央和地方新聞單位的300多名編輯記者來到這里參觀學習,,為即將開展的蹲點調研采訪汲取力量,,為新時代的新聞工作增強“四力”追根溯源。
西柏坡紀念館廣場上的“五大書記”銅像,。新華社記者邢廣利攝
新華網記者郭奔勝曹瀅
追隨共和國誕生的腳步,在這個早春時節(jié),,我們來到西柏坡尋根探源,,溫故知新。
西柏坡,,地處太行山麓東部與華北平原交界的河北省平山縣丘陵地帶,。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曾在這里辦公,,領導了解放區(qū)的土地改革運動,,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會后十天,,中共中央啟程前往北平,。惜別送行的父老鄉(xiāng)親,毛澤東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p>
(一)
當我們來到西柏坡紀念館廣場的五大書記青銅像前,不由停住了腳步,,佇立仰望,。
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五位書記并肩而立,,目光如炬,,凝視遠方。銅像前,,鮮花鋪就了幾個大字“西柏坡新中國從這里走來”,。
70年,在時光的長河中不過是短暫的瞬間,,卻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赝莻€歷史重大轉折時刻,仿佛就在昨天,。
從1840年后的100多年間,,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無數仁人志士上下求索,,苦苦追尋,卻都沒能完成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為什么中國共產黨能取得最后的勝利,?為什么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自1921年建黨至新中國成立,,為革命犧牲的中共黨員烈士,,有名可查的就有370萬人。生長于和平年代的我們,,該怎樣理解這樣一群理想堅定,、前赴后繼、舍身忘死的革命者和奮斗者,?
在革命勝利的前夜,,新中國的締造者們匯聚于此,人民政權即將建立,,新的一頁即將翻開,。那一刻,他們胸中有著怎樣的豪邁與期待,?他們又在怎樣懷想犧牲了的同志,?
1949年3月5日,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會議的第一項議程,,是由毛澤東同志提議,對犧牲同志默哀三分鐘,。
這個成立時只有幾十人的黨,,將一代代有識之士聚集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經過28年浴血奮戰(zhàn),,帶領一個山河破碎、苦難深重的中國獲得新生,。在這些共產黨人的身上,,有著共同的初心和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二)
3月27日,,來自中央和地方新聞單位的編輯記者代表參觀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會址,。新華社記者邢廣利攝
這是一間面積不過幾十平方米、土坯壘就,、由食堂臨時改用的會議室,。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就在這里舉行。會場正面懸掛著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的畫像和兩面紅旗,。據歷史資料記載,當時的會場沒有擴音設備,,座椅從四處拼湊借來,,與會的中央負責同志坐在高低不等的條凳上聽取報告。
這次會議著重討論了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問題,,規(guī)劃了新中國的“建國大業(yè)”,。就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主席向全黨發(fā)出“兩個務必”的警示告誡,,對黨的建設產生深遠影響,。
當我們走進這間會議室,光線驟然幽暗下來,。講解員背誦起毛澤東同志那段著名的講話:
“劇是必須從序幕開始的,,但序幕還不是高潮。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仿佛歷史的回聲響起,。一個日益走向成熟的政黨勇于自我革命的胸襟和氣魄,,穿越了70年時空,依然迸發(fā)出震懾心魄的力量,。
一個國家,,只有正確認識自己的歷史,才能在現實中把握方向;一個民族,,只有正確理解自己的道路,,才能在變革中走向進步。正如軍事專家金一南所說:“只有讀懂那段歷史,,才能讀懂中國的當下和未來,。”
“兩個務必”,,是創(chuàng)建新中國的這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給后世留下的政治囑托,。其中包含著對幾千年歷史上治亂規(guī)律的深刻借鑒,包含著對我們黨艱苦卓絕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包含著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包含著對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
以“兩個務必”為核心而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如同啟明星一般升起在勝利的黎明前,照亮了“進京趕考”的新征程,,也照亮了前來“尋根”的我們,。
(三)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所在的小院里,幾樹梨花開得正盛,。幾間低矮狹小的土坯房,,是毛澤東等領導人的舊居、工作人員住室,,以及中央軍委作戰(zhàn)室,、新華社總編室等機構所在地。
一部電話,、兩張地圖,、三套桌椅。土屋斗室,,質樸無華,。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在這片土地上,,數千年王朝更迭,、戰(zhàn)事交替,形成了血性,、忠義,、卓絕的獨特氣質和文化精神,在任何艱難困苦環(huán)境下仍然凜然屹立,,不屈不撓,。
舊居里懸掛著一張歷史照片:毛澤東坐在樹下的木椅上,,氣定神閑,。講解員告訴我們,,照片畫面之外,是一座北方農村家家戶戶常見的石磨盤,。緊張工作之余,,毛主席會到石磨旁推上幾圈。
資料照片:毛主席在西柏坡,。(西柏坡紀念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