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小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龍軍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健林
4月15日,江永縣上江圩鎮(zhèn)河淵村村民何德軍在駐村扶貧干部義偉忠的指導(dǎo)下,,在田間開溝、鋪姜,、施肥,。“我去年種植3畝江永香姜,,平均每畝種植3500株,,畝產(chǎn)3500公斤,共實現(xiàn)銷售收入9萬多元,?!焙蔚萝娦判氖愕卣f,,今年再多種兩畝,爭取早日實現(xiàn)小康,。
扶貧干部義偉忠(右)向何德軍和妻子胡奎鳳傳授香姜栽培技術(shù),。陳健林攝
扶貧干部義偉忠(左)教何德軍挑選姜種。陳健林攝
2017年,,何德軍投資20多萬元新建一棟三層樓房,,他計劃今年賣了香姜后就開始裝修外墻。陳健林攝
今年53歲的何德軍一家4口,,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3年全家總收入6000元,平時靠小面積種香姜,、水稻和打零工來維持家里生活,,由于文化水平低、沒技術(shù),、缺資金導(dǎo)致貧困,。
近年來,村里一些貧困戶靠種植香姜發(fā)家,,實現(xiàn)種一畝香姜,,脫貧致富奔小康。2015年3月,,何德軍也想多種幾畝姜來擺脫貧困,。何德軍的想法得到了駐村扶貧干部義偉忠和幫扶責任人黃飛宇的支持。他們對何德軍進行技術(shù)培訓(xùn),,提供資金購買1600斤姜種,。
以前,何德軍種姜憑經(jīng)驗,,現(xiàn)在按“處方”抓生產(chǎn),,效益就好起來了。當年,,他種植兩畝潔白無絲,、脆嫩可口的香姜,僅此一項,,創(chuàng)收3萬余元,。“女兒在校讀書,,我和老伴在家種姜,,兒子在外打工,我們一家生活越來越好,?!爆F(xiàn)在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何德軍高興地說,。2017年,他家不但丟掉了“窮帽”,,還蓋了一棟300平方米三層的混磚結(jié)構(gòu)樓房,。
義偉忠介紹,去年,,全村香姜畝均銷售收入達3萬元,,帶動46戶貧困戶,、12戶五保戶人均增收2000元,。80%的貧困戶建起了新房。
《光明日報》(2020年04月26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