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神山村的實際情況,,精準扶貧,,指明了方向。從神山村出發(fā),,20公里半徑內,,分布著黃洋界、茅坪八角樓等紅色革命遺址,。這是神山村獨特的資源優(yōu)勢,。
要想富,先修路,。從2016年開始,,政府投資拓寬了進村道路,車道從3米5拓寬到6米,,旅游大巴可以暢通無阻,,神山村走上了旅游興村路。路寬了,,人來了,,貧困戶的機會在哪呢?
賴發(fā)新之前外出打過工,,樂于和生人打交道,,普通話也不錯。村干部量身定制培訓他,,讓他做了講解員,。
紅色旅游帶動了村里農家樂生意。貧困戶彭夏英夫婦開辦了村里第一家夫妻店,。他們都曾經在陡峭的山路上摔傷過,,干不了重活,沒法出遠門務工,,村子扶持他們干農家樂,,足不出戶就有收入。對他們來說,,這樣的扶貧方式,,實在是精準。
2017年2月26日,,井岡山在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中,,率先宣布脫貧,成為我國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后首批脫貧摘帽的貧困縣市,。但是,對于井岡山來說,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現(xiàn)在,,神山村的農家樂已經開到第16家,,這個村子,已經走出脫貧路,,正穩(wěn)穩(wěn)地踏上致富路,。
脫貧之后的神山村干部群眾,沒有感到任何的輕松,。干部們要對那些脫貧不穩(wěn)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其它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加強監(jiān)測,提前采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避免等他們返貧了再補救,。同時,他們要把脫貧攻堅與鄉(xiāng)村振興有機銜接,。曾經貧困的山區(qū)對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那么很自然,所有工作的標準就要提高,。
村民賴福山要建新房,,村里就引導他一開始就做好民宿的設計,打造神山村第一家標準化民宿,。
彭德良是村里第一家賣神山茶的貧困戶,,隨著收入增加,日子越過越好,。這是很有號召力的榜樣,,不用做工作,彭家外出打工的老大老二也回來了,,分別做起了農家樂和蜂蜜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