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佛山市三水區(qū)廣東星星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的車間內,,45歲的李力挖正在流水線上給制冷櫥柜安裝壓縮機,。雖然個子不高且身患殘疾,但他動作熟練,,是車間里公認干活最賣力的員工之一,。在這個大車間的另一邊,李力挖的妻子,、48歲的何公各負責組裝制冷櫥柜,,她很愛笑,眼睛常常瞇成月牙形,。
在佛山市三水區(qū)廣東星星制冷設備有限公司提供的夫妻宿舍里,,李力挖(右)、何公各在休息時間玩手機(6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鄧華攝
李力挖與何公各都沒上過學,,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種玉米種土豆,,養(yǎng)豬養(yǎng)家禽,,是他們多年來的謀生手段。連兩個兒子上學的生活費,,也常常讓這一家捉襟見肘,、東拼西湊。
在佛山市三水區(qū)廣東星星制冷設備有限公司車間內,,來自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的李力挖(左)在流水線上組裝作業(yè)(6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鄧華攝
2018年,佛山市與涼山州兩地政府組織東西部就業(yè)幫扶,。窮怕了的何公各動了心思,,思前想后,最終鼓足勇氣和一批老鄉(xiāng)一起,,在政府的組織下來到了珠三角,。她告訴記者,自己當時心里就想著,“不行我就再找政府把我送回去”,。
這是改變命運的一次決定,。何公各很快學會了生產(chǎn)線上的操作,沒多久就把欠親戚朋友的債都還了,。一個月后,,何公各又把丈夫帶進了這家企業(yè),兩口子一起打工,,一年能有8萬元左右的收入,,孩子的學習生活費用再也不愁了,年底還能有幾萬元存款,?!安磺穭e人錢了,很有安全感,,要是早點出來就好了,。”何公各笑著說,。
在佛山市三水區(qū)廣東星星制冷設備有限公司車間內,,來自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的何公各在組裝設備(6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鄧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