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網
設為書簽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最新資訊,方便快捷,。
軍事APP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最有效方式,搬出大山后,,變化最大的不僅僅是生活,,更重要的是孩子們眼界寬了,他們的目標不再僅僅是走出大山,,而是對未來還有著更長遠的規(guī)劃,。
如果說“搬得出”是易地扶貧搬遷的“上半篇文章”,,那貧困群眾搬出后是否能“拔掉窮根穩(wěn)得住”則是易地扶貧搬遷將要續(xù)寫的“下半篇文章”,。惠水縣也通過一系列措施來增加搬遷群眾的收入,。2019年惠水縣整體脫貧,,搬遷群眾也對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方便搬遷群眾就近就業(yè),,貴州惠水縣就把易地搬遷安置社區(qū)建在了工廠和工業(yè)園區(qū)旁,。
徐明霞以前在外地打工時學了一手裁縫手藝,。貧困的婆婆家享受易地搬遷搬進了惠水縣城,。徐明霞回到惠水,還在一家扶貧車間當上了主管,。
惠水縣先后建成8個扶貧車間,,以加工業(yè)為主,搬遷群眾通過培訓就可以快速上崗,。搬遷后,,惠水縣有近三千名在外地務工人員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縣內的務工比例也從24%提高到了57%,。
實際上,,這些搬遷群眾都是懷揣土地使用權證的城里人,搬遷進城后不僅每個月有工資收入,,他們原先的土地也會拿到相應的補貼,。
趙福泉今年68歲,,2016年11月從好花紅鎮(zhèn)搬到了惠水縣的新民社區(qū)后就和老伴在社區(qū)辦事處工作,。他們兩人的工資再加上補助,一年下來也有五六萬的收入,。趙福泉說,,搬下來之后日子過得舒心,心情一好,,體重也也漲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