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過去了10年,,陳進依然難忘那生死一刻——
汶川,,特大地震,空軍部隊立即啟動應(yīng)急指揮機制。5月13日清晨,1800余名空軍官兵挺進重災(zāi)區(qū),。時任航空兵某團指導(dǎo)員的陳進,帶領(lǐng)著60人救援先鋒隊,,向距震中僅有10余公里的銀廠溝挺進,。
“解放軍來了,我們有救了,!”一名青年看見迎面走來軍人,,哭著指了指溝壑深處說:“那邊還有很多人,救救他們,!”
天色漸暗,余震不斷,。陳進把60名隊員分組,,輕傷員3人一組后送,重傷員5人一組后送,,每一組都有1個人警戒觀察,。越往深處走,后送的傷員越多,,先鋒隊的人越來越少,。行至東林寺,陳進身邊只有9名官兵了,。
“救救我,!”一名婦女蜷縮在斷墻旁,灰頭土臉,,氣息衰弱,,她的脊背受了重傷,滿口鮮血,。官兵們急忙從廢墟中扒出門板,、條木、電線,,做成了一副簡易的擔(dān)架,。
頭頂有飛石,腳下是溝坎,。官兵們在廢墟亂木叢中前進,,拼盡全力保持擔(dān)架平穩(wěn)。此時,,輕輕晃動,,對于脊柱受傷的她都是折磨,。
3個小時艱苦跋涉后,終于來到震出來的那道峭壁前,。此時,,峭壁前已聚集了近百副擔(dān)架,還有上千群眾,。
時任某場站政治處主任唐先鋒,,立即指揮救災(zāi)官兵,拿起鐵鍬在懸崖上鏟出一個個供人站立的小坑,。而后官兵們分成兩批,,自下而上,在峭壁上依次站立,,伸出雙手,,搭起了“生命的階梯”。
一雙手遞給一雙手,,一步接一步,,一寸連一寸。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擔(dān)架上,,一名傷員轉(zhuǎn)移走,,目光又聚焦在了下一副擔(dān)架上。
就這一瞬間,,隨隊采訪的劉應(yīng)華按下了快門,。
道路搶修暢通前,官兵們在這條“階梯”上守了兩天兩夜,。守在這里,,就守住了一條生命的通道。據(jù)統(tǒng)計,,通過這條“階梯”轉(zhuǎn)移被困群眾8000余人,,其中傷員6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