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春走基層】江寧路街道:以“老”帶“新”擁抱一平方米幸福
社區(qū)治理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往往矛盾糾紛叢生,,情況錯綜復雜,。有時社區(qū)工作太棘手,項目進度無法推進,;有時居民家難進,,臉難看,話難聽……
為了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上海市靜安區(qū)江寧路街道成立了老書記工作室,以“老”帶“新”,,協調化解各類社區(qū)矛盾,,推進街道工作順利開展讓居民區(qū)“新”書記能夠“接的上煙火,甩得開臂膀”,。
對實事項目有疑惑,,如何解開心結?
江寧路街道下轄16個居委會,,近年來,,隨著街道舊改征收步伐的加快,有8375戶居民實現了住上新居的夢想,。但仍有“手拎馬桶”593戶,,這些居民的生活條件仍然十分困難。
一戶居民3口人,,蝸居在14個平方的房子里幾十年,,兩個50歲的兒子至今未婚;有的居民家中,,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家家戶戶盼著舊改征收,,改善居住環(huán)境。
當聽到街道要進行“1平方米衛(wèi)生間”改造項目時,,武定路537弄123戶居民無一贊成,,堅決反對安裝,負面情緒叢生,。
“1平方米衛(wèi)生間改造項目是改善居民居住條件的一件實事,、好事?!?月下旬,,老書記深入一線,蹲點調查,,聽詢居民反饋意見,。原三星坊居民區(qū)黨總支書記、老書記工作室牽頭人呂少卿表示:“居民有怨氣,,我們聽他們吐苦水,,基本聊過三次之后,居民就不好意思再吵架了,?!?/p>
老書記耐心傾聽居民訴求江寧路街道供圖
為了解開居民心中的癥結,一方面牽頭召開由區(qū)房管局,、置業(yè)集團等單位共同參加的居民聯合接待會,,讓居民可以通過官方渠道了解政策和改造方案,幫助一些居民消除后顧之憂,;另一方面,邀請區(qū)人大代表實地走訪后,,并提交了《關于武定路537弄居民反映成套改造項目未能推進的意見建議》的提案,,讓居民感受到人大代表在為他們“發(fā)聲”。
在項目一籌莫展時,,老書記憑借多年社區(qū)基層工作經驗,,迅速找到突破口,在社區(qū)工作者“進不去”的弄堂,,他們能敲得開門,,談得上話,辦得成事,。
陷入僵局,,老書記如何找到突破口?
“居民區(qū)工作者有基礎有方法有說服力,,我們熟悉群眾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是群眾的‘老熟人’,。”呂少卿書記告訴記者,,最多一次9個社區(qū)工作者找1戶居民談想法,,往往一談就是一個下午。
在街道領導的支持和居委會的努力下,,老書記工作室經過近兩個月的不懈堅持,,逐步換得居民的理解與支持。6月份,,第一只馬桶安裝完成,,也打開了馬桶安裝的缺口。
“從左腳進敲左腳到能進家門,,從言辭激烈到嘮家?!覀兣c群眾的心越來越近?!奔易∷山膮紊偾?,從書記崗位退下后,便響應街道“號召”,,重新投入到了街道的各類工作中,。“懷著感恩的心態(tài)做工作,,街道培養(yǎng)了我,,現在街道需要我,我義無反顧,?!?/p>
馬桶安裝前后對比江寧路街道供圖
“他們一輩子的鍛煉,遇事不慌,,有恰當的判斷,,有經歷有沉淀有時間?!苯瓕幝方值郎鐓^(qū)管理辦公室主任科員(主持工作)周鵬飛表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書記知冷暖知疾苦,,能夠伏下身靜下心,,協助街道中堅力量理順關系,做好工作,。
退休老書記徐捷之前在三樂里居民區(qū)做過10年的黨總支書記,,居民情況也相對較熟,遇到有居民就聊上幾句,,居民親切地說:“徐書記現在變‘馬桶’書記了”,。徐書記總是微微一笑:“‘馬桶’書記就‘馬桶’書記,,我來這里就是為了讓每家都裝上馬桶”。
當詢問工作方法時,,徐書記說:“哪有什么技巧,,就是把居民的事,當自家的事情來做,,做群眾工作不僅要走進居民家里,,更要走進居民心里?!?/p>
2019年,,江寧路街道剩余的593只馬桶全部改造完成。
“退而不休”,,老書記為何能成為“智囊團”,?
“街道一批經驗豐富,群眾工作能力強,、群眾威信高的退休老書記,,他們是我們工作的寶貴財富?!苯瓕幝方值傈h工委書記沈虹說,,在他們傳幫帶作用下,一批批年輕的居民區(qū)干部漸漸成長成熟,,挑起了居民區(qū)工作的大梁,。
如街道公務員許海櫻,被選派到三樂里居民區(qū)掛職做黨總支副書記,,現任社區(qū)服務辦公室主任,;周鵬飛,被選派到聯寶里居民區(qū)掛職做黨總支書記,,現在是社區(qū)管理辦公室主任科員(主持工作),;謝蓉,被選派到蔣家巷居民區(qū)掛職做黨總支副書記,,現在是黨群工作辦公室主任。
“與老書記并肩工作,,經歷了舊改基地居民征收和一平方米馬桶改造,,將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不僅做成了還做好了?!北姌防锞用駞^(qū)黨總支副書記陳翊斐表示,,在老書記的指導下,思想成熟了,,學會了傾聽,,他們提供了解決疑難雜癥的方法和思路,,凡是遇到困難,他們總能“一語點醒夢中人”,。
這些老書記“退而不休”,,利用老書記工作室平臺發(fā)揮余熱,把群眾最操心,、最煩心的事解決好,,推動工作落實見效。他們中有的獨創(chuàng)了在弄堂口專斷家務事的“板凳會”,,有的熟悉法律法規(guī),,有的是足智多謀。
目前,,老書記工作室已完成注冊,。當問及老書記工作室具體地址時,江寧路街道工作人員說到:“老書記工作室沒有固定地方辦公,,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是辦公地方,弄堂里,、居民家就是他們工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