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月10日拍攝的寒冬中的虎峰嶺,。新華社發(fā)(唐鐵富攝)
新華社哈爾濱1月13日電 題:走向雪山深處的巡線工人
唐鐵富
寒冬的虎峰嶺上白茫茫一片,遠(yuǎn)看松樹已被大雪覆蓋,。巡線工人丁明全幾乎每天在凌晨5時起床,,收拾好工器具,、備足午飯,,做好了巡查輸電線的工作準(zhǔn)備。
59歲的丁明全是國網(wǎng)哈爾濱供電公司輸電運維中心葦河運維班巡線工人,,今年是他工作的第37個年頭,也是最后一年,。
班長鄭維明6時帶領(lǐng)丁明全,、吳海全驅(qū)車向虎峰嶺深處進(jìn)發(fā),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到達(dá)起點處,。他們的任務(wù)是巡視牡亞線224號到230號,橫興線53號到60號,,一共15基桿塔,,清除樹障、鳥窩等影響線路運行的安全隱患和檢查線路零件,,給輸電線“把脈”“看病”,。
冬天的虎峰嶺深處看似平靜,實則危險,,最怕遇見“石塘”,。鋒利的大石頭堆在深坑中,,被厚實的大雪掩藏起來,巡線工人一旦掉進(jìn)去就可能崴腳,、摔傷,。“冬天要接受寒冷和冰雪的挑戰(zhàn),,夏天則更艱難,,蚊蟲、野獸,、酷暑、沼澤,,這些都是家常便飯,。”丁明全說,。
丁明全(左)和吳海全在虎峰嶺中(1月10日攝),。新華社發(fā)(唐鐵富攝)
“千里不捎針,,萬里沒輕擔(dān)”是巡線工人常說的一句話,。每天幾千米的崎嶇山路,,兩基桿塔時常建在兩座山頂,,翻山越嶺的巡線工人一瓶水都不敢多帶,,這段枯燥,、孤獨的旅程是每個巡線工人的“必修課”。他們經(jīng)常風(fēng)餐露宿,,飲食不規(guī)律,胃難免會有毛病,?!耙坏┖葲鏊?,吃冰雪,,胃就會疼,有時上山我干脆滴水不進(jìn),?!倍∶魅f,不光是胃,,膝蓋,、腳踝常年受寒風(fēng),、冰雪和涼水影響落下了病根,陰天下雨,,膝蓋,、腳踝就隱隱作痛?!斑@些輸電線,、桿塔就像我的孩子一樣,照顧他們,,總要有付出,。”丁明全說,。而他的回報是所經(jīng)管的線路“零事故”,。
丁師傅拿著磨掉漆的望遠(yuǎn)鏡,,認(rèn)真地檢查桿塔和輸電線情況,,徒弟吳海全拍照并做記錄?!把簿€主要是檢查線路本體和通道情況,,重點查看桿塔上有沒有異物,導(dǎo)地線有沒有斷股,,絕緣子,、線夾等是否完好?!倍∶魅f,。
現(xiàn)在,葦河運維班有7名巡線工人,,負(fù)責(zé)巡檢17條線路,,共計315公里、1274個桿塔,,每個月他們都要合力走一遍這315公里,,幾乎每天都奔走在巡線的道路上,。這些線路是聯(lián)結(jié)黑龍江省東,、西部電網(wǎng)的重要通道,為高鐵,,以及亞布力等景區(qū)用電提供輸電保障,。每塊屏幕、每盞燈,、每個電暖氣背后都有巡線工人的堅守,。
從虎峰嶺里出來已經(jīng)是16時,,天就要黑了?!盀榱舜蠹夷苡蒙想?,不斷電,苦點累點不算啥,。臨近退休更要站好最后一班崗,,給后輩打個樣兒?!倍∶魅f,。
吳海全(右)和丁明全在虎峰嶺中(1月10日攝)。新華社發(fā)(唐鐵富攝)
原標(biāo)題:走向雪山深處的巡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