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貢山隧道總共要開挖4個豎井,,在地下通過連接線實現(xiàn)聯(lián)通以后,,形成隧道的主洞,再向山體兩側掘進,,提高井下作業(yè)效率,。我們進入的豎井深度764.74米,數(shù)字如此精確,,是為了確保4個豎井最終能夠精準聯(lián)通,。
隨著吊桶一路向下,我們感到溫度和濕度在明顯增加,,攝像機鏡頭上也蒙上了一層水霧,。
施工方告訴我們,在打隧道的過程中,,涌水是會隨時出現(xiàn)的,,或大或小。我們在現(xiàn)場看到,,作業(yè)面上密密麻麻的涌水封堵口已經有70多個,。而就在幾天前,施工人員正在作業(yè)時,,又遇了一次大的涌水險情,。這個時候,需要馬上先將處理裝置放進出水口,,再進行封堵作業(yè),,并且這一步驟只能靠人來實現(xiàn),其他機器,、設備都無法做到。這樣噴薄而出的涌水水壓高達7兆帕,,連打進巖層二三十米的鉆頭都能直接沖出來,,工人師傅們作業(yè)的時候必須格外小心,從側面上去,,避開水頭,,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目前現(xiàn)場的抽排水能力最大只有每小時100立方米,,應付日常抽排足夠用,,但遇到這樣突發(fā)的大涌水,如果不及時堵住,,整個豎井就會面臨被淹沒的危險,,大家5年的努力也可能因此前功盡棄。司景釗和現(xiàn)場技術人員討論后,,很快把下一步的施工方案確定了下來,。
司景釗帶領團隊多次試驗后,,最終用高壓慢速注漿的方式,并達到了最好的效果,,經過4天的搶險,,涌水最終得以控制,。雖然現(xiàn)在實施的方案已經是所有設計線路中最佳的一個,,施工過程還是異常艱難,,像高黎貢山隧道這樣的深度和施工方式,在鐵路建設上很多都是第一次嘗試,,所有的難題都要邊摸索邊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