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首先來關注我國人口數(shù)量最少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的赫哲族人民奔小康的故事。
這天對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村黨支部書記尤明國來說是個大日子,,村里定制的兩艘大游船終于通過驗收,,很快就可以投入運營,每年可以給村里帶來400萬的收入,。這一刻,,他盼了兩年。
尤明國家世代生活在八岔村,,他13歲時就跟父親在黑龍江上打魚,。上世紀末,由于漁業(yè)資源逐漸匱乏,,以打魚為生的赫哲族遇到了生存難題,。后來國家安排赫哲族“棄船上岸”,人均分了70多畝地,,通過種植和養(yǎng)殖,,赫哲族人逐步改善了生活,但如何讓村里人過上更好的日子,,一直是尤明國心里惦記的事兒,。
2016年,八岔村迎來了新的轉(zhuǎn)機,。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八岔村看望赫哲族群眾,,尤明國就在現(xiàn)場親耳聆聽總書記的殷殷囑托。
地處三江平原腹地八岔島河流眾多,、風景怡人,,具有天然的旅游資源,這是八岔村從“大自然接受的饋贈”,。背靠這些“寶藏”,,尤明國開始轉(zhuǎn)換思路,動員大家一起利用村里優(yōu)勢開發(fā)旅游產(chǎn)業(yè),打造“赫鄉(xiāng)民俗”和“灘地漁獵”兩條體驗游路線,,并開了30多個特色家庭旅館,,讓來旅游的人玩得好、住得下,。近3年,八岔村接待游客4萬多人次,,旅游純收入近百萬,。
與世代打魚的傳統(tǒng)相伴而生的,還有赫哲族獨有的傳統(tǒng)手工藝“魚皮畫”,。用魚皮作畫,,內(nèi)容不僅有赫哲族“棒打狍子瓢舀魚”的原始生活場景,也有花鳥魚蟲,、人物,、神話故事。作為“魚皮畫”技藝“非遺”傳承人,,岑立杰夫婦這些年冬天作畫,、夏天賣畫,一年收入保持在十幾萬塊,。自己致富的同時,,夫妻兩人還在村里免費教了200多位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