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能激活鄉(xiāng)村的造血功能,擴寬農民的來錢渠道,,讓他們的勞動變得更值錢,。”在丙安鎮(zhèn)赤水河畔,,記者見到了正在下鄉(xiāng)調研的赤水市青年干部王飛,,“以前赤水楠竹竹筍價格在7元左右,現(xiàn)在收購價漲到15元左右,,路通了,,讓農副產品變成旅游商品,群眾收入直線上漲,?!?/p>
目前,赤水的公路密度已經達到每平方公里3.05公里,。當?shù)乩塾嬐度胭Y金48.3億元連續(xù)實施通村公路建設,,公路里程達5665公里,基本實現(xiàn)了村村通,、組組通,。
如此大規(guī)模的投入是否劃算?赤水市副市長張小平算了一筆賬,,原來赤水只能產出40萬噸竹,,現(xiàn)在每年可以保障100萬噸左右,直接支付給群眾的原料款在4.8億元,。以前,,沒有發(fā)掘好金釵石斛的經濟價值。如今,,交通便利后,,當?shù)啬戤a金釵石斛鮮條8100噸、鮮花995噸,增加農民收入5.6億元,,直接帶動5120戶15886名貧困群眾人均年增收達5000元以上,。農民致富的關鍵,在于激活農村末端神經的經濟,,讓農產品以更大價值變現(xiàn),,以此提高農民的積極性,致富的內生動力會更足,。
擰成一股繩,,“農民”變“股東”有動力
來到遵義市匯川區(qū)泗渡鎮(zhèn)觀壩,一望無際的茄田,,土地平整,,溝渠整齊。沿著機耕道,,貨車開到了田間地頭,,茄子裝上車后,就拉往上海銷售,。
正在采摘茄子的脫貧戶劉正梅說:“以前,,土地不平,種地不賺錢,,后來政府幫助平整土地,,現(xiàn)在農民種田是上班?!彼o記者算了筆賬,,她每個月在合作社上班有1600元左右的工資,家里的土地流轉每畝每年800元,,加上年底分紅,,兩三萬元的收入不成問題。
變化的背后,,是農民內生動力被激發(fā)出來了,。泗渡鎮(zhèn)黨委書記王倩介紹:“我們把農民擰成一股繩,推行‘黨委+龍頭企業(yè)+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黨委進行統(tǒng)籌,,合作社實施,龍頭企業(yè)提供種苗,、技術、農資,、銷售渠道,,實現(xiàn)多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