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抗疫群英譜】
光明日報記者 溫慶生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永飛 許溟
江城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進窗戶,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qū)感染十四科護士長李曉莉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防護裝備,即將奔赴她的戰(zhàn)場:“紅區(qū)”,。
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區(qū),,因其感染風險極高被稱作“紅區(qū)”。這里,,就是李曉莉每天奮斗的地方,,是她演繹“速度與激情”的戰(zhàn)場。
來自火箭軍某醫(yī)院的李曉莉,,個頭嬌小,,短發(fā)齊耳,說話如蹦豆,,走路帶陣風,,干事就一個字:快,!她說,這是在部隊一點點練出來的,。
當兵31年,,從事臨床護理26年,參加過國際維和,,執(zhí)行過抗震救災,、泥石流搶險等軍事任務,見過了太多的“生死瞬間”,,李曉莉更加清楚:“救人如作戰(zhàn),,勝負分秒間,多出一秒,,我們就多出一份救治勝算,。”
速度就是生命,,救治就是打仗,!戰(zhàn)疫月余,李曉莉經歷著一次次“生死時速”,。
一天上午,,李曉莉查房時發(fā)現85歲的鄭大爺目光有些呆滯,生命體征檢查卻基本平穩(wěn),,她便叮囑當班護士多留意,。不出所料,晚飯時鄭大爺突然并發(fā)癥急性發(fā)作,,血鉀減至正常人一半,,血氧飽和度急速下降到56%。李曉莉結合醫(yī)囑立即實施急救:靜脈補鉀,、高流量吸氧,、通知重癥病房做好插管治療準備。
一連串有序的救治操作,,把鄭大爺從死亡邊緣拽了回來,。鄭大爺的兒子也在同屋治療,見證了這驚險一幕,,激動得不知說啥是好,,只是一個勁兒地致謝。
“作為護士,,不是量體溫,、測血壓,、打針送藥那么簡單,,關鍵時候要有與死神拔河的本領?!崩顣岳蛘f。
李曉莉的父親是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在她離家當兵時送了她一句話:“真的勇士,上了戰(zhàn)場應該興奮,,這樣才能打勝仗,。”這些年來,,父親的“精神衣缽”在她身上得到很好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