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分田的具體政策時,,鄧子恢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伴}西從來沒有搞過分配土地,中央在此前雖然發(fā)布過關于土地斗爭的綱領,,但是他們沒有見過,。”林韶立解釋說,。
田,,該如何分?鄧子恢認為必須堅持的一個原則是,,要滿足農民的經濟要求,,爭取和團結群眾的大多數。隨后,,他一方面深入農村調研,,另一方面召集有經驗、熟悉土地情況的農民開座談會,,最終根據大多數人的想法,,制定了“以鄉(xiāng)為單位,在原耕地基礎上,,抽多補少,,按人口平均分配”的分配土地政策。
1930年上半年,,鄧子恢又在這個政策上加了一條,,這就是——“抽肥補瘦”。原來,,在經過調查研究之后,,鄧子恢發(fā)現只重視土地數量上按人口平均分配,許多地主,、富農就保留了好田,,而貧雇農得到的卻多是瘦田,、壞地,。“抽肥補瘦”很好地彌補了這一缺陷,,滿足了廣大貧苦農民的要求,,在東肖率先試行之后,迅速被推行到閩西各縣,,得到了農民的普遍歡迎,。
1930年6月,紅四軍前委與閩西特委在上杭南陽召開聯席會議,,鄧子恢著重介紹閩西土地革命創(chuàng)造的“抽多補少,、抽肥補瘦”這一分田原則,。“這一分田原則被推廣到了全黨土地革命實踐中,,得到黨中央的高度評價,。”原新羅區(qū)文聯主席張永和說,。
多次回鄉(xiāng)察民情
“全勞力1年要谷子600斤,,半勞力要谷子540斤……”6月1日,新羅區(qū)黨史研究室主任符維健向記者拿出了一份鄧子恢在1956年冬天回到龍巖時做的《龍巖縣農民生活調查表》,,調查是以一家四口人,,其中一個全勞力、一個半勞力,、兩個老少不能勞動為標準,,從吃穿用等方面了解農村家庭的生活情況。
“一項項做得非常精準,,這是鄧子恢一貫的作風,。”符維健說,。
1956年,,鄧子恢第二次回到故鄉(xiāng)。這一次回鄉(xiāng),,他帶領中央農村工作部調查組,,深入農村第一線了解全國實現高級化后的農村面貌?!霸诙潭痰?0天時間里,,他不顧年邁體弱多病,拄著拐杖,,親自到白土,、西山、鐵石洋等地考察,,召開了10多次座談會,,先后接待群眾約700人次,處理來信1400封,?!狈S健向記者講述了鄧子恢回鄉(xiāng)后的工作,“他先后6次向中央報告了考察情況,,引起了中央的重視,,為全國‘鞏固提高合作社起到了積極作用’。”